异质化:比较教育的未来走向
本文关键词:异质化:比较教育的未来走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重获新生,比较教育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出发对比较教育进行重构,比较教育呈现出"无中心"的异质化状态。这种异质化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功能以及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这既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给比较教育研究带来的影响,也是后现代思潮影响的结果。比较教育异质化不仅是目前的常态,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它对比较教育的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石家庄学院;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异质化 趋势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度在西方处于消沉的比较教育重又获得了世人的重视。比较教育学者们面对各种理论和认识论的挑战,在知识领域以及方法论研究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守福;比较教育要为改革开放服务[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2 ;2002年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第二十届年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黄志成;;欧洲的比较教育学会与人物[J];全球教育展望;1982年02期
4 王淑娟;;尼古拉斯·汉斯比较教育奖学金在英国建立[J];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04期
5 马克·贝磊,蒋凯;从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角度看比较教育专业学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王义高;对未来比较教育学的几点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7 关晶;;“大”比较教育的新视野——柯文论“解读全球”[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7期
8 原冲丰;李永连;刘树范;;比较教育学[J];语文教学通讯;1986年11期
9 顾明远;;中国比较教育的名和实[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1期
10 马克.贝磊;范运衡;;比较教育的领域扩展:学术团体和全球合作[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晓燕;;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看其未来发展趋势[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贤智;杨汉麟;;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以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史年会论文为主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张立新;;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不足和趋势[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刘志民;;前言[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吴霓;别必亮;;试论因素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滕大春;;从比较教育观点评费希特在教育史中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邓友超;;庄泽宣及其《教育概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帆;顾明远从教60年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卢晓中;发展教育的研究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褚远辉;教育科研别“替外国人拉洋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教育探索和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了解国际教育趋势[N];吉林日报;2002年
6 计世资讯;着眼未来的事业[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记者 宋晓梦;中俄首次开展大规模教育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李姬姣 实习生 王莹;“国际视野的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会在杭州召开[N];湖北科技报;2007年
9 史轩;在曲折中前行的教育心理学系[N];新清华;2006年
10 张宁娟;便捷、创新的教育百科全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庄西真;学校行为的社会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君;1980年代以来的社区幼儿园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姚行洲;多种媒体学习资料的组合研究与测评[D];复旦大学;2008年
4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7 叶兰霜;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世厚;论霍姆斯比较教育思想中的理性批判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彩莲;美国肯塔基州新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豫元;当代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异质化:比较教育的未来走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8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