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类型与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20:19

  本文关键词: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类型与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大学生 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优秀大学进行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揭示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类型与特征,将这些特征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相结合,提出培养优秀大学生的教育策略。研究内容:(1)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类型特征;(2)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特点;(3)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方法:(1)论文第1章与第2章,主要借助文献调查与理论思维的研究方法;(2)论文第3章,运用国内学者郭金山编制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量表,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获调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3)论文第4章,编制《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运用SPSS19.0对所测数据进行最优尺度的回归分析;(4)论文第5章,依据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有关理论编制半结构化访谈提纲,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登记编码与分析;(5)论文第6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结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特点,提出培养优秀大学生的教育策略。研究结果:(1)优秀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类型主要属于成就型和延缓型等八大特征;(2)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呈现出以角色认知为基础,角色认同为核心的认知特征等六大特征。结论启示:(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2)根据大学生不同水平的认同状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3)根据大学生内在特性设计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4)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归属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大学生 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1.1 研究的缘起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研究现状12-17
  • 1.2.1 优秀大学生:注重评价标准、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等的研究12-13
  • 1.2.2 社会认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3 自我认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5-17
  • 1.3 研究方法17-18
  • 1.4 创新之处18-19
  • 第二章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理论19-25
  • 2.1 自我认同有关理论19-22
  • 2.1.1 自我认同的界定19
  • 2.1.2 埃里克森自我认同八阶段论19-21
  • 2.1.3 玛西亚的自我认同类型论21-22
  • 2.2 社会认同理论22-25
  • 2.2.1 社会认同理论的创立22
  • 2.2.2 社会认同理论的基本观点22-23
  • 2.2.3 社会认同的基本过程23
  • 2.2.4 自我归类理论23-25
  • 第三章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类型与特点研究25-32
  • 3.1 研究目的25
  • 3.2 研究方法25-26
  • 3.2.1 样本选取25
  • 3.2.2 研究工具25-26
  • 3.2.3 施测程序26
  • 3.3 《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26
  • 3.4 结果分析26-31
  • 3.4.1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类型特征26-27
  • 3.4.2 不同性别优秀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特征27-28
  • 3.4.3 不同年级优秀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特征28-29
  • 3.4.4 不同政治身份优秀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特征29
  • 3.4.5 不同专业、民族、独生子女、生源地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特征29-31
  • 3.5 结论31-32
  • 第四章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特征研究32-46
  • 4.1 研究目的32
  • 4.2 研究方法32-34
  • 4.2.1 编制《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32-33
  • 4.2.2 问卷正式施测33-34
  • 4.3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总体状况和特征34-45
  • 4.3.1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总体特征34-36
  • 4.3.2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认知特征36-39
  • 4.3.3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动机特征39-41
  • 4.3.4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情感特征41-43
  • 4.3.5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行为特征43-45
  • 4.4 结论45-46
  • 第五章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46-63
  • 5.1 访谈目的46
  • 5.2 访谈对象46-47
  • 5.2.1 访谈对象确定的原则和方法46
  • 5.2.2 访谈对象的分布46-47
  • 5.3 访谈提纲的拟定47-48
  • 5.4 访谈过程48
  • 5.5 访谈结果与讨论48-61
  • 5.5.1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研究结果48-51
  • 5.5.2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研究结果51-61
  • 5.6 结论61-63
  • 5.6.1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类型与特点61
  • 5.6.2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特征61-63
  • 第六章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特点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63-67
  • 6.1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八大类型特征63
  • 6.2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六大特征63-64
  • 6.3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64-66
  • 6.3.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64
  • 6.3.2 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认同状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64-65
  • 6.3.3 根据大学生内在特性设计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65
  • 6.3.4 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归属感65-66
  • 6.4 不足之处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1-72
  • 附录 B 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72-74
  • 附录 C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调查问卷74-76
  • 附录 D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访谈提纲76-77
  • 附录 E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访谈提纲77-78
  • 附录 F 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访谈记录78-89
  • 附录 G 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访谈记录89-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平;;关系与身份:中国人社会认同的结构与动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邓治文;;认同的社会学观[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孙秀艳;;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认同关系刍议[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黎明泽;;浅论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社会认同“内卷化”——以沿海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日f,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陈艳芬;李晓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优秀大学生入党[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徐俊蕾;;社会认同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8 曹迎春;;论网络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0期

9 许有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应对风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吴恒梅;;优秀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成胜;湿地使者社会认同的质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呼花爱;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岳丽英;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认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夏四平;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何岚;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自我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旭鹏;基于社会认同原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中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0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50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