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3:08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校园 欺负行为


【摘要】:欺负行为是指儿童之间的一种以强凌弱的故意伤害行为,它的主要特征是行为双方的力量不对等性、故意性和伤害性。已有的研究表明:校园欺负行为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给儿童身心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目的:探讨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的状况。方法:采用我国陈世平翻译并修订的Smith版儿童欺负行为问卷对贵阳市555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统计。结论: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普遍存在且比例还相当高;欺负行为年龄差异不显著,随年龄增长而有所降低;流动儿童受直接言语欺负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而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欺负行为发生在同班同学的可能性最大;欺负行为的发生地点与国外研究相似,发生地点最多的是操场,其次是学校其他地方,走廊和教室。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流动儿童 校园 欺负行为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0引言关于欺负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是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心理学界关于欺负行为的研究应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挪威两名儿童因不堪忍受欺负行为而自杀,由此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对儿童欺负行为的广泛关注。我国心理学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桂宏;;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同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2 张文新,谷传华,王美萍,王益文,Kevin Jones;中小学生欺负问题中的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3 陈世平,乐国安;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周宗奎;受欺负中小学生的应对策略与干预措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2 罗艺;;校园欺负的现状与相关因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8期

3 王健;袁殷红;;家庭因素与小学生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1期

4 盖笑松,方富熹;我国校园欺侮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4期

5 杨希洁;;中小学欺负行为的特点及干预[J];中国德育;2007年08期

6 崔建爱;;中职学生欺负行为现状分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黄喜珊;黄俊彬;;校园欺侮的现状及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王星飞;;高职生受欺负诱因分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褚卉;刘婷婷;吴琛;;中小学生欺负行为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10 何进军;中小学生欺侮行为方式与特点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2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德林;学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景梅;初中班主任工作效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薇;中学生同伴群体欺负行为的调查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马德胜;受欺负小学生的团体心理咨询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高岩;山东省受欺负初中生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淼;大学生欺负行为与体育干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6 高妍;小学生欺负行为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闫会莉;初中校园欺侮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谷传华;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曾荣;中学师生对攻击行为的归因与行为应对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丽萍;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文新,,张福建;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4期

2 张文新,武建芬;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2期

3 席居哲,桑标,邓赐平;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4 陈美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5 张文新,武建芬,程学超;儿童欺侮问题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9年03期

6 周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文本的演变[J];中国教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新;瞿月涵;陈晓庆;孙俊岚;;流动儿童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2 吴崇强;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构想[J];教育管理;1995年03期

3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4 吴发科;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谈中小学的教育生态环境建设[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3期

5 江君琴;;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心理危机[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6 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孙德君;裴亮;刘爱书;;某小学277名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和自我概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8期

8 唐咏;;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研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余良;赵守盈;赵福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京芸;;如何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雷音;罗学荣;;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赵景欣;张文新;;幼儿欺负行为的个案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胡心怡;申继亮;;流动儿童未来取向特点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肖娟;;对美国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应对策略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芷若;刘杨;方晓义;;北京市中小学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师保国;申继亮;Jonathan A.Plucker;林崇德;;城乡流动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晓莉;栾文娣;;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朱冬梅;;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沃建中;自强感动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张碧云;关注我市贫困、流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N];镇江日报;2008年

4 可可;发自校园的心理警报[N];福建科技报;2000年

5 东方尾;正确对待校园群体心理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刘学美;伤害的不仅仅是肉体[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7 熊飞邋李林;郑州“12355”晋升全国试点[N];河南日报;2008年

8 记者 许俏文 通讯员 方宣、罗锦虹;外来工子女心理困惑多[N];广州日报;2004年

9 郭亮 宋金萍;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刻不容缓[N];新华日报;2004年

10 李刚邋实习生 谢丹;宁夏12355服务台解除8000青少年成长烦恼[N];宁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凤娇;长沙市流动儿童生活事件、学校适应性与自尊相关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蒋玲;流动儿童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小林;长沙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雷音;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董蔚楠;流动儿童群体偏好的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单丹丹;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丽娟;群体文化启动情境下,流动儿童的文化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雷鹏;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结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唐春芳;威胁情境下流动儿童自尊对群际偏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5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65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