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1 02:1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 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 人际交往能力


【摘要】:心理健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课题,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大学里的突出问题,也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研究首先对以往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成就动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对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政治学院随机抽取的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for windows17.0和AMOS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 1.大学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6.8%;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和学生类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大四学生显著差于大一与大二学生,本科生显著差于专科生;从心理健康各因子上来看,男生在依赖因子上显著低于女生,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自卑、社交攻击、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偏执和精神病倾向等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科生与专科生在自卑、社交攻击、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偏执和精神病倾向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社交攻击因子显著强于非独生子女,,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大学生社交退缩显著低于农村学生,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在性别方面,男女生在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避免失败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在年级方面,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成就动机和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成就动机因子、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三个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4.在专业方面,理工类与文史类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退缩取向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而成就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三个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5.在学生类别方面,本科生与专科生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6.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7.在生源地方面,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认知和评价取向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成就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三个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8.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密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与避免失败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追求成功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均呈显著负相关; 9.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失败和年级,这三个变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189。10.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避免失败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健康;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追求成功动机通过作用于人际交往能力间接预测心理健康。 最后,根据本研究所得结论,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 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 人际交往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4
  • 1.1 心理健康的涵义12-13
  •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13-14
  • 1.3 心理健康的测量14-15
  • 1.4 心理健康影响的因素研究15-21
  • 1.4.1 成就动机15-17
  • 1.4.2 自我效能感17-19
  • 1.4.3 人际交往能力19-21
  • 1.5 心理健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1-24
  • 1.5.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21-22
  • 1.5.2 心理健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2-24
  •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24-28
  • 2.1 研究目的24
  • 2.2 研究假设24
  • 2.3 研究对象24-25
  • 2.4 研究工具25-26
  • 2.4.1 成就动机量表25-26
  • 2.4.2 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26
  • 2.4.3 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26
  • 2.4.4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26
  • 2.5 研究程序26-28
  • 2.5.1 设计方案26-27
  • 2.5.2 组织现场测量27
  • 2.5.3 数据的录入和处理27-28
  •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28-36
  •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28
  • 3.2 大学生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差异的研究28-34
  • 3.2.1 不同类型大学生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差异研究28-30
  • 3.2.2 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差异研究30-31
  • 3.2.3 不同类型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研究31-34
  • 3.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34
  •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34-35
  • 3.5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模型35-36
  •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36-45
  • 4.1 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分析36
  • 4.2 不同类型大学生成就动机差异的分析36-37
  • 4.2.1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分析36
  • 4.2.2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分析36-37
  • 4.3 不同类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的分析37-38
  • 4.3.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分析37
  • 4.3.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专业差异分析37
  • 4.3.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生源地差异分析37-38
  • 4.4 不同类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异的分析38-39
  • 4.4.1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生源地差异分析38
  • 4.4.2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专业差异分析38
  • 4.4.3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年级差异分析38-39
  • 4.5 不同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差异的分析39-42
  • 4.5.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39-40
  • 4.5.2 大学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40
  • 4.5.3 大学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类别差异40-41
  • 4.5.4 大学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生子女差异41-42
  • 4.5.5 大学心理健康状况的生源地差异分析42
  • 4.6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分析42-43
  • 4.7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的模型分析43-45
  •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45-50
  • 5.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机制45-46
  • 5.2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46-47
  • 5.3 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47-49
  • 5.4 开展富有成效的危机预警和心理咨询工作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7
  • 附录 A 成就动机量表57-58
  • 附录 B 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58-59
  • 附录 C 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59-61
  • 附录 D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61-64
  • 在学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环;;青年学生社交能力评定问卷的编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军,朱存梅,赵峰;工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顾永安,孙素芹;不同学历学生心理状况的比较研究及教育建议[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6期

5 王安辉,刘媛,孙长生,窦哲敏,黄久仪,李良寿,徐德忠;大学不同层次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英文)[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李亚红;;民族院校4782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7 廖美玲;;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唐林丽;李金亚;;大学生一般人际交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9 何心展;张林;尤海燕;吕文海;;某大学2004年入学新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10 肖会军,刘民;赣南医学院153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刘宇晔;不同项目中小强度的专项选修课对女大学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3年

3 汪琼;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1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71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