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学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发布时间:2017-08-01 00:23

  本文关键词:学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 主体 社会 职责 使命


【摘要】:当前,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明确权限,厘定职责,践行义务,尊重并保护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发展与改革尽可能营造宽松的环境,而学校也应该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框架下,捍卫自己办学的主体地位,自觉地抵制干预和干扰学校办学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维护学校教育的尊严。作为办学的主体,学校应该确立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全校师生不断认同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愿景,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境界,并通过对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和践行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学校应该是民主社会的先导,因而学校首先应该是民主的学校。要确保学校的民主,校长必须有主体的意识和相应的生活方式,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民主教学。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学校 主体 社会 职责 使命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乡村教化的百年嬗变研究”(11BSH032)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作为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学校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是无需多加说明的。也许,正因为学校在现代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日趋突显,人们在对学校日益关注的同时也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深深地忧虑着。作为学校中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学校辩护,学校当然不可能满足社会公众的所有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祖社;;“现代性社会”价值本体确立与认同的困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马健生,张艳敏;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劳凯声;;公立学校200年:问题与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4 劳凯声;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楚江亭;;论特色学校创建中的公共关系管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连遥;;就“孔颜乐处”谈孔子的心灵和谐思想[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8 徐晓晴;;法律意识是追求法的目的的精神意志——伊林法律意识理论概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9 陈红兵;试论现代企业的管理道德走向[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龚天平;管理伦理:进展与评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翠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兆斌;大庆油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琳萍;三级家长委员会参与现代学校管理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姚晓君;A职业技术学院的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伍萱;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娟;窥探人性深处的奥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车宗哲;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曲婧;基础教育均等化实现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朱耀祖;现代侵权法变革的反思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9 丁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郑彦春;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今天,如何做校长[J];甘肃教育;2007年03期

2 李金初;;当代校长的使命(上)[J];人民教育;2009年23期

3 刘兆宇;教学中师生关系之我见[J];南都学坛;1997年01期

4 孙迎光;人有选择的自由吗?[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6期

5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2期

6 刘超良;教育中的主体性寻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吴支奎;试论主体性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陈雯;论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Z1期

9 谭安奎;规范性、主体性与德育价值观的辩正[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孙(韦华);;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体验模式[J];成才;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权;;增强学校发展力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高群;;民办学校发展的自我瓶颈[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薛宝库;;民办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4 储朝晖;;返本开新实现学校持续提升[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5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张素明;;加强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刘军;莫志斌;;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谢水芬;;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辩证观 兼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9 王录会;;让师生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到校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五十年代接办私立学校问题的例证——与《近代私立学校发展的反思》作者商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兴代;办学新理念:学校发展的生命力[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冯涛 杨利超;“穷省能办大教育”[N];云南政协报;2008年

3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局长 韩涛;学校发展掌控主动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孙利华;市领导帮助薄弱学校发展[N];洛阳日报;2006年

5 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 金哲民;校园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上)[N];东方城乡报;2009年

6 ;品牌创建需要教师参与[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覃兵邋刘铁芳;奠定学校发展的精神起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胡国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寻求学校发展新突破[N];闽东日报;2009年

9 李建伟 本报记者 苏兴全;静心练内功 潜心谋发展[N];眉山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夏凤莲 张文波 罗芳洲;崇孝·尊生·重道[N];孝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金瑛;基于学校发展的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娜;基础教育产权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9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平;学校变革视野下校长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巧玲;主体性开放式动态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兰军;主体性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学校管理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劲;论人的主体性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仇云龙;博客支持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国雄;“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桂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下非行政性组织的创建与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奇;论学校品牌形象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01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01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