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独立性:蔡元培教育思想之魂

发布时间:2017-08-01 10:22

  本文关键词:教育独立性:蔡元培教育思想之魂


  更多相关文章: 蔡元培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教育规律 独立性


【摘要】:蔡元培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都有诸多成就。从他的"五育并举"思想、大学理念和北大实践均可以看出其思想之深邃以及给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教育独立性是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之灵魂,从他对教育目的阐述、教育目的实现路径的探索均可以看出这一思想精髓。本文总结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独立性,以期给今天的中国教育带来若干启示。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关键词】蔡元培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教育规律 独立性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关于教育内容的阐述,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春;教学改革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李静;萧友梅与北大音乐传习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涛;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杨世谷;蔡元培教育立国与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周大鸣;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与考古学的本土化[J];东南文化;2001年03期

6 钱旭红;潘艺林;;大学之道:求学问是,引领未来——反思大学的服务职能[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2期

7 刘锋;蔡元培北大改革成功原因剖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2期

8 黎霞;辛亥时期暗杀活动与光复会的关系[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李伟艳;蔡元培的社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匡尹俊;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天涯;;论蔡元培的民众教育思想[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向红;论大学的文化品位[D];浙江大学;2002年

2 钱懿华;计算机模拟电学黑箱[D];苏州大学;2002年

3 陈妙玲;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近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新鸣;新时期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琼华;构建“以美育人”的中学德育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伟杰;高校学科带头人聘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杜芳;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美育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杜军;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D];青岛大学;2004年

10 田全;论蔡元培的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智;王栋;;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目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2 肖鹏;;浅析我国教育目的的道德性[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3 陈振航;;自由·教育·意识形态——简论本体论语境中教育的目的与手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目的的几点思考[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5期

5 陈宪恩;;试论教育如何成就幸福[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6 赵新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7 曹志远;;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8 李海艳;;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翟楠;;现代教育目的的异化:批判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10 黄成涛;;教育的本质是什么[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凤彬;;从社会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蔡芳;罗祖兵;;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目的——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现实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耿淑玲;伍成泉;;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9 周卫勇;;新传统派教育目的论之历史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姚家群;;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瑾;一条走廊也能达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报;2009年

2 翟建会(作者单位系泽州县下村镇中学);教师要把育人放在重要位置[N];科学导报;2006年

3 肖擎;让教育的价值观明确起来[N];长江日报;2005年

4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黄向阳;德育:淡化“工作意识”强化“目的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英山县长冲中学 马燕 李友纲;谈“严”说“爱”[N];黄冈日报;2006年

6 沈峰;给学生申辩的权利:一种看得见的民主[N];工人日报;2003年

7 沈 峰;给孩子申辩的权利[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于伟;现代社会不重视理性教育,,是不可想象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王加强邋范国睿;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黄荣光;教育艺术的理想追求:“至为无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王本余;教育中的儿童基本权利及优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方建锋;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静;蔡元培的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郑然;蔡元培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卢珊;卢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景霞;刍议教育中的惩罚[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平功波;布列钦卡教育科学思想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03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03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3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