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从教师提出问题走向学生发现问题——在新课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布时间:2017-08-09 17:18

  本文关键词:从教师提出问题走向学生发现问题——在新课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 学生 学习方式


【摘要】: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对学生发现和探究的能力重视不够,学生的学习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文章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激励、课堂"留白"、示范引导、思维开拓、认知冲突、发现教学、合作教学、学习反思等几方面入手,从教师提出问题走向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艺术学校;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生 学习方式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一般课题“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课题号:BHA090024)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钱学森之问”点中了目前人才培养的一个软肋:在我国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大和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为什么我国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却培养不出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大师级人物?[1]温家宝总理2009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后说道:“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比较重视认知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召存;;知识的意义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f ;;改革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促进护生职业能力养成——重新制定“骨盆外测量”技能评价标准的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汪虹;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3 周振堂;;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构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牛洁珍;;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曹卫,蒋进东;弘扬人文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中的基础地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范德广,王卫平;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模式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郭耿玉;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8 姚成建;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2期

9 赖彦;;基于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整合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曾宇;以任务驱动模式推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杏妹;;全面深化绿色教育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林福才;;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谭润清;;少年命案犯罪心理结构及预防对策探讨——湘潭县近五年少年命案情况的调查[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4 王曙光;蒲哲;;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的三个定位[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研究成果[C];2005年

5 邵学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广军;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贾义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等等;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邹汉林;实施人才战略与教育培养模式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林晓华;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陶亚奇;美国初中科学教材《Properties of Matter》中化学部分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为鸿;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若干理念及其伦理辩护[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忠毅;中学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向东;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现状与环境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朝东;现代教育观念的知识学反思[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王林全;数学课程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J];数学通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拴云;;《学记》对教师专业化的现代启示[J];教师;2011年20期

2 黄大龙;丁学东;;课程改革面临的困惑及其思考[J];中学教育;2002年08期

3 陈余彬;;从改善备课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

4 武玲珍;;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5 黄白;;农村教师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切需要[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利强;;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提高语文课堂实效[J];学周刊;2011年26期

7 赵继武;;乐做学生的“徒弟”[J];班主任;2011年07期

8 符礼科;;教室也是学生生活的地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4期

9 孙欣;;让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2期

10 张健;;刍议“泰勒原理”与我国新课程改革[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余武;陈庆军;;试析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周原;;实施校本教研策略,促成教师成长[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刘红英;;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几点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于春华;;新课程中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 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10 解国柱;;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积极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徐志纯;新课程改革以农村为重[N];安徽日报;2004年

3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新课程改革 让教育走近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尹才伟 陈然 武胜记者站 段毅刚;推进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N];广安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郭晓静;新课程改革新在哪里[N];重庆日报;2003年

7 叶慧君 丁德龙;新课程改革不拒绝“作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记者 黄志武;扎实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N];西藏日报;2004年

9 赵仁梅;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N];西藏日报;2004年

10 段冬梅;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N];伊犁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4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5 刘丹莎;师生课堂有效交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8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歆;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媛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态度变化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万海堂;新课程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志红;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孔令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6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46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