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关注“课程精神”——解释学视角下教师课程理解的合理取向

发布时间:2017-08-09 19:33

  本文关键词:关注“课程精神”——解释学视角下教师课程理解的合理取向


  更多相关文章: 文本中心论 课程精神 解释学


【摘要】:课程精神是指有关课程的核心理念、思想以及价值追求,它是课程文本中所蕴含的真理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课程理解活动中起着规范与导向作用。基于解释学发展的视角,教师课程理解应超越"符合性"与"生成性"非此即彼的取向,强调基于"课程精神"的意义创生,也即教师一方面要忠实于课程精神,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课程现实意义与教师自身存在意义的生成。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文本中心论 课程精神 解释学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集中体现为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等对课程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与意义赋予的活动,其不仅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而且直接关涉到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与提升。但在当前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对课程理解的认识却陷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一种解释学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课程精神的个性化展现[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3期

3 王岳川;利科尔的解释学思想[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联繁;蒋清华;;论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宜用禁止性规则[J];河北法学;2007年01期

2 孔令平;;培根与伽达默尔的先见学说之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3 禹建湘;文学走向边缘的语言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刘阳;;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有效性讨论的理据分析——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为思想背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韩志伟;;论康德的目的论思想[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3期

6 刘娜;理解:开放、融合与扩充——试析加达默尔诠释学中的理解问题[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陈吉猛;伽达默尔的审美意识批判及其启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邓友超;论当代解释学观照下教育情境的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一种解释学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本朝;论张晓风散文的神性情怀[J];河北学刊;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2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刘思谦;意义阐释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石中英;教学:一种理性的探险[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5期

4 刘志军;走向理解的教学评价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5 靖国平;析符合性知识教育与批判性知识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6 胡潇;教学解释方式的认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7 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8 熊川武;;教育理解论[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9 叶春英;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误区[J];教书育人;2004年24期

10 周益民;无法预约的精彩[J];人民教育;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课程精神的个性化展现[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3期

2 赵长林;教育解释学的理论与分析框架[J];教育探索;2004年10期

3 刘艳;寻求课程理解——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得到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扈中平;;教育的本体解释——评《教育解释学》[J];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5 王守纪;教师的课程理解对课程实施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2年04期

6 李兵;解释学研究范式及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李冲锋;;教师课程理解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11期

8 刘良华;教育行动研究──解释学的现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9 林瑞华;解释学的方法论在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2期

10 杨丽慧;接受美学理论渊源及其对教育的新启示[J];兰州学刊;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险峰;;文本理解的张力: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智慧的解释学视角[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周险峰;;文本理解的张力: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智慧的解释学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徐君藩;;试论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兼谈建立我国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几点浅见[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张永雯;;如何科学地解释学生测评分[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李世琦;教育和哲学间的思索[N];光明日报;2007年

3 特邀嘉宾:     李明凤代表(广西崇左市委常委、秘书长)     王新怀代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书记)     欧可平代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主持人:本报记者 ;加强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再林 作者单位:西安市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现代解释学对教育理论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游牧”到“传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北京市崇文区教师资源中心 侯令;阐释学与美术欣赏课[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倪 红;管理者:你理解多少新课程?[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廖辉;学校课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课程生成中的精神“相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攀;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的问题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建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解释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许艳华;解释学视野下的传统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爱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汪小刚;基于“过程理论”的课程理解及其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沈文敏;师生对话的解释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艳敏;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常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领悟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乐韵;从课程理念到课程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46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46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