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及教育启示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及教育启示
【摘要】:采用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随机抽取江苏、湖南、安徽、上海7所高校1076名大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结构失衡:感受和调节积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消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面临的情绪困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逐步使他们可以依靠和发挥自身的力量,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作者单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常熟理工学院;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情绪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心理上尚不够成熟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动,成长任务的内容增加,导致情绪波动性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性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和有效疏导,大学生就很容易长期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鲁琦;;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叶浩生;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3 文书锋;汤冬玲;俞国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4 汤冬玲;董妍;俞国良;文书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5 袁加锦;汪宇;鞠恩霞;李红;;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6 缪绍疆;赵旭东;;疼痛表达与中国人表达的躯体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3期
7 张萍;张敏;卢家楣;;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8 黄敏儿 ,郭德俊;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雅萍;;儒家同情观与我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李小霞;郑高洁;;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任其平;;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娄德利;;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解决方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2期
5 张平;封文波;阎克乐;;不同干预方法对应激时身心状态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1期
6 邓欣媚;桑标;;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7 李雪;;集体与个体主义文化中人格的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李祚山;;传统文化对经济自我的探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段宁;张灵聪;;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方平;李改;刘金秀;;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秀娟;;新农村建设中的复合文化模式[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Big-Five Personality and Internet Events Attitude[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3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范兆兰;动态评估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李改;情绪反应的动力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宋素丽;叙事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国纪录片研究(1978-2008)[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焦金梅;大专生的嫉妒及其与情绪调节、应对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谭炜;集体—个人主义维度下核心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庆华;高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学校人际环境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慧珍;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及其与亲子依恋、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邢宇;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对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郝均倩;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其学校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卢玲;促进4-5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高慧;瑜伽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鞠恩霞;青少年负性情绪加工的发展及性别差异: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王静;;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孔祥军;杨昭宁;李惠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4 王力;柳恒超;李中权;杜卫;;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5 王学慧,浦忠才;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病人心理障碍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6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7 李晓东,张柄松;初二学生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8 俞国良;赵军燕;;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9 文书锋;汤冬玲;俞国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10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重清;5-7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菁菁;社区保健机构中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陈凤年;刘宝根;;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J];双语学习;2007年10期
2 段园晖;;绍荣其人(小说)[J];写作;1996年12期
3 ;吉林省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成功举行[J];戏剧之家;2005年06期
4 宗先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辅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陆建兰;曾能毅;;浅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6 陈斌;;“天之骄子”为何不想念书——大学生的心理障碍[J];家庭医学;2008年04期
7 陈丽;隋岩;林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萍;张敏;卢家楣;;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9 苏芳;;利用语块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华章;2011年27期
10 陈良;听大学生合唱团汇报演出[J];人民音乐;195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6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48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4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