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适时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适时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JiTT(适时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 预警规则 适应性发行规则
【摘要】: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工作被提入议事日程,教育信息化成为各大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为了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积极为学生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国内高校纷纷引入以Blackboard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广泛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结合将使教学效果相得益彰,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以课内整合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以课外整合为主的JiTT教学模式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方面比较适合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 JiTT教学模式在国内研究中将其译为适时教学,该模式强调在网络的支持下把基于网络任务的课前预习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连接起来。以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目前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核心不谋而合,本研究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后续研究。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JiT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网络反馈特性,并在全国范围内调研了目前国内Blackboard平台应用情况。本研究以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为支撑构建了Bb-JiTT教学模式,然后以该模式为指导建设了一门数字课程并进行了应用实证研究,收集实验数据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以及问卷调查总结研究成果。 实践证明:Blackboard平台的数据报表完全能反应学生的预习概况,Bb-JiTT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参加网络化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方法,而且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也丰富了以课外整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为国内高校广泛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案例。
【关键词】:JiTT(适时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 预警规则 适应性发行规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G642.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问题的提出10-12
- 1.1.1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10-11
- 1.1.2 Blackboard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主流平台11
- 1.1.3 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应用的核心是教学模式11-12
-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内容12-13
- 1.2.1 研究价值与意义12
- 1.2.2 研究内容12-13
- 1.3 研究过程与方法13-14
- 1.3.1 文献法13
- 1.3.2 问卷调查法13
- 1.3.3 准实验研究13-14
- 1.3.4 评价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目标14
- 1.5 论文结构14-15
- 1.6 本章小结15-16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综述16-32
- 2.1 教学模式16-19
- 2.1.1 教学模式的定义16-17
- 2.1.2 教学模式的特征17
- 2.1.3 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17-19
- 2.1.4 教学模式的功能19
- 2.2 信息化教学模式19-22
- 2.2.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定义19-20
- 2.2.2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20-21
- 2.2.3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类型21-22
- 2.3 适时教学模式相关研究22-28
- 2.3.1 适时教学模式的产生22-23
- 2.3.2 适时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23-24
- 2.3.3 适时教学模式的核心24
- 2.3.4 适时教学模式的网络组成24-25
- 2.3.5 适时教学模式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契合点25
- 2.3.6 适时教学模式国外研究现状25-27
- 2.3.7 适时教学模式国内研究现状27-28
- 2.4 Blackboard平台相关研究28-31
- 2.4.1 Blackboard平台的特点28-29
- 2.4.2 Blackboard平台国内外高校应用现状29-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课程应用现状调研32-48
- 3.1 调研的设计与实施32-33
- 3.1.1 调查目的32
- 3.1.2 调查对象32
- 3.1.3 调查工具32-33
- 3.1.4 调查程序33
- 3.2 调研情况分析与总结33-45
- 3.2.1 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34-39
- 3.2.2 教师问卷统计与分析39-45
- 3.3 调研总结及解决对策45-46
- 3.3.1 调研结论45
- 3.3.2 问题解决策略45-46
- 3.4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适时教学模式构建48-56
- 4.1 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48-50
- 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8-49
- 4.1.2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49
- 4.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9-50
- 4.2 适时教学模式与Blackboard平台的整合分析50-52
- 4.2.1 Blackboard平台的开发理念与适时教学模式的开展不谋而合50-51
- 4.2.2 Blackboard平台提供模块化的课程构建机制51
- 4.2.3 Blackboard平台具有强大的课程管理支持机制51-52
- 4.3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适时教学模式——Bb-JiTT模式52-55
- 4.3.1 Bb-JiTT模式构建的原则52-53
- 4.3.2 Bb-JiTT模式53-54
- 4.3.3 Bb-JiTT模式模块分析54-55
- 4.3.4 Blackboard平台对本模式的支持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5章 基于Bb-JiTT模式的网络课程开发56-66
- 5.1 《教育技术能力训练》课程56-57
- 5.1.1 课程介绍56
- 5.1.2 课程基本要求56
- 5.1.3 课程开设的意义56-57
- 5.2 《教育技术学能力训练》课程设计57-60
- 5.2.1 Blackboard环境下的课程设计原则57-58
- 5.2.3 课程模块设计58-60
- 5.3 基于Bb-JiTT模式的平台课程实现60-64
- 5.3.1 网络课程设计基本过程60
- 5.3.2 网络课程模块设计实现60-64
- 5.4 本章小结64-66
- 第6章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教育技术能力训练》课程适时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66-82
- 6.1 应用研究设计66-67
- 6.1.1 应用目的66
- 6.1.2 应用研究方案制定66-67
- 6.2 应用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料的获取与组织67-74
- 6.2.1 情境导入67-68
- 6.2.2 训练目标、重点、资源68
- 6.2.3 训练任务分解68
- 6.2.4 warm-up questions设计68-69
- 6.2.5 预警规则、适应性发行规则创建69-72
- 6.2.6 应用情况分析72-74
- 6.3 模式应用情况总结74-80
- 6.3.1 课程使用情况74-76
- 6.3.2 模式的认可度76-80
- 6.5 本章小结80-82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82-84
- 7.1 研究总结82
- 7.2 研究贡献82-83
- 7.3 研究不足83-84
- 参考文献84-88
- 附录88-96
- 致谢96-9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参编教材及参与课题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风兰;;探究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7期
2 邹晓平;网上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3 李景富;张德生;;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研究[J];科技资讯;2007年17期
4 付伟;;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5 张化松;徐晓萍;雷锋;;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初探[J];网络与信息;2008年12期
6 张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关于网络课程的引入[J];科技资讯;2010年35期
7 李磊;;新农村成人教育网络教学模式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张丽华;;《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公共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9 葛京凤;梁彦庆;黄志英;;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8期
10 张小毅;潘国聘;韩效林;詹合琴;;药理学课程网络化与教学要素优化的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军;李志刚;;关于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思考[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李雅琴;;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玉莲;辛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梁晔;周海燕;葛艳;李健;;以实践为驱动,培养应用技术型IT人才[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天芳;薛晓琳;方廷钰;李洪娟;李峰;赵精一;吴秀艳;;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豪;陈红风;程亦勤;;BPL模式在乳腺疾病教学中的运用体会[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蔡章树;;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8 田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游岩平;;以陶为师 构建小学语文 “自学——研讨”教学模式[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10 陈小梅;;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品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汇众开创网络人才培养新模式[N];中国财经报;2009年
2 记者 崔艳 通讯员 张书彬;艺术的历史与修正[N];美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蓝溪 通讯员 赵万新;走进培英解读“健康课堂”教学模式[N];天津教育报;2007年
4 霍懋征;成功的教育在于爱[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市二完中 池军华;站在新课改高度看待“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实施[N];盘锦日报;2008年
6 山东省栖霞市第五中学 宋秀丽 王小飞;新课标下的两种教学模式[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朱玉;路上:有多少“黑”陪练在行动?[N];检察日报;2007年
8 豫法培;河南实行“三位一体”法官培训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港大欲打破百年传统让学生彻底跨科学习[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记者 林燕英邋通讯员 李长征;办学有特色 学子易就业[N];中山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朝军;网络课程效能自动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彭莹;基于知识体系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及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庞坤;GX实验的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月宁;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原理与制作”课程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丽丽;化学新课程网络化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初步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戴亚飞;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春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内容组织方式”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晓娇;《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应答的反馈”部分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瑞霞;基于课型的网络课程结构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万鹏;《草地学》网络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瑞娥;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梁燕飞;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4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5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