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方式与国民收入层级匹配:基于我国人口红利背景
本文关键词:教育发展方式与国民收入层级匹配:基于我国人口红利背景
【摘要】:运用近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发展与国民收入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规模适应并促进了国民收入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正从中等偏下收入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将面临由于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产生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国民收入层级的提升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国民整体素养;扩大教育规模,变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为人才结构优势;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教育发展 国民收入 人口红利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一般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中的教育问题研究”(批准号:BMA08005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SWU1209468)
【分类号】:G521;F124.7;F224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民收入迅速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已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79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109倍,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10年的29038元,增长了76倍。我国经济增长和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增正;对教育投资社会回报率的估计[J];教育与经济;2000年02期
2 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J];统计研究;2005年12期
3 王德文;;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1期
4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5 谭永生;;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计量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江红,黄育云;关于择校就学的经济学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雷著民;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的成本核算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陈立;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的影响及背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强;;从教育经济学视角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单福东,余谦;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成因及其历史借鉴[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毕正宇;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刘喜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财;甘国华;;市场失灵与教育产业的政府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蒋辉;张怀英;;湘鄂渝黔边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萧鸣政;饶伟国;;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考[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乔锦忠;;大学学费额度确定探讨[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毛建青;;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连仙枝;;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问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王雪娟;陈永康;;山西省普通高校物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梁彦;陈平水;;山西省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郝硕博;所得课税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5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8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9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10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上启;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沿革、现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郑礼明;高等教育投资资源的优化配置[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陈胜军;关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双要素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4 田丽娟;中印教育投资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孙德明;林业企业技术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7 王彬;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果青;军队后勤院校教育效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杨帆;论完全信息与高等教育供求均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建农;湖北省大学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3 王家赠;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张长征;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5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6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7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8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9 彭秀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应用一般均衡分析[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10 毛慧红,蔡颖;减少收入不平等:来自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理论、经验和启示[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爱德;;教育发展应更多关注质量[J];上海教育;2011年13期
2 葛霖生;;关于教育发展的国际考察——兼论我国教育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6年03期
3 ;高端对话共谋数字教育发展之路 数字化教育发展高端研讨会举行[J];出版参考;2011年21期
4 赵双;;“教育改革的哲学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5 余玉荣;;轴心辐射模式:教育发展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1年10期
6 桑新民;世纪转换年代 我国宏观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取向[J];中小学管理;1996年03期
7 吴卫红;;论教育反哺阻断西部贫穷“基因”的遗传[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海忠;;谋势创新 主动融入 全面构建盂县教育发展新格局[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5期
9 李洁;;从学习权研究看教育发展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冉光和;徐鲲;李敬;;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分工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学超;;首都教育发展战略[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沈开艳;刘社建;;2020年前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教育策略探讨[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张文俊;刘培国;;服务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罗建波;王玉华;;非洲葡语国家的教育发展[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四辑——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C];2006年
5 崔盛;;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教育发展[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昌文;;场办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叶少玲;;客家教育研究[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金忠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论纲[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牛征;;教育经费占GDP、财政支出与国民收入比例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鹏;;澳门现代教育发展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要把加快教育发展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N];广元日报;2005年
2 李彬;抚宁成立教育发展奖励基金[N];秦皇岛日报;2008年
3 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国华;统筹教育发展从转变部门职能入手[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何文林;我州召开专题会议共谋教育发展大计[N];果洛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兰泉;改善教育发展基础条件[N];自贡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龙卫国 通讯员 李红蕾;广聚爱心 服务教育 惠及师生[N];湘潭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张海峰;教育督政:打造焦作教育发展绿色生态[N];焦作日报;2009年
8 何立维;立足工作实际 推动教育发展[N];闽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陆阳;先锋乡奖教奖学促教育发展[N];湘潭日报;2009年
10 陈磊 夏星;“教育书记”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N];重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单春艳;俄罗斯教育发展对其国家竞争力影响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D];复旦大学;2005年
4 吴仁华;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艳贺;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惊涛;海洋史视野下明清闽台区域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8 孙阳春;教育制序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书国;教育战略规划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雪梅;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志栋;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殷有敢;论教育发展的向善性[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燕;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杨凯;促进中国人力资本形成的教育问题分析[D];江苏大学;2002年
6 周生芳;教育发展的权力与利益逻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岳坤;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脱贫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何鹏;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与交流浅析[D];外交学院;2009年
9 徐莉亚;我国“十五”时期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希;长三角城市教育发展差异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5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5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