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0:40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者 基本素质 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教育者是从事各级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专业人员,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级教师的质量和整个教育的水平。长期以来,关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专业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步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教师专业化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的兴起和教师教育研究的全面开展,,人们开始关注教师教育者的素质及其专业发展问题。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才开始关注到教师教育者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教师教育者素质结构的缺陷,并尝试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如一些高校开始从中小学聘请优秀教师作为教师教育者参与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但总的来看,我国对教师教育者的研究还很不全面,成果较少,难以满足日益深化的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影响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因而对教师教育者专业素质及其发展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教师教育者界定为在高等院校中专门从事着培养“准教师”教育工作的教师。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出国内外教师教育者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阐述了在我国的教师教育者队伍中存在着轻视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现状。 在明确当前教师教育者职前发展现状的前提下,重点剖析了教师教育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认为教师教育者不仅要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即观念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审美素质外,还应加强特殊专业素质的培养,即具备积极内化个人教育观念的素质、促进教学实践性知识增长的素质、促进科研与教学能力并重发展的素质以及积极陶冶专业品格的素质。这种特殊的专业素质是教师教育者区别于一般教师的特殊素质,是影响着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行动研究等相关理论是本文开展研究的理论支柱,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出了教师教育者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即从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发展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职前教育阶段教师教育者可以参与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案例教学分析、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进行课堂观摩教学和微格教学;入职培训阶段主要针对教师教育理论知识进行补偿教育;在职发展阶段则要以研究学习为主,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和教师叙事研究,注重在职研修的机会,积极通过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品格陶冶等活动。 最后提出了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加强教师教育者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教师教育者培养资金的投入、严格教师教育者职业的准入制度以及完善教师教育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等是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教师教育者 基本素质 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20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9-11
  • 1.问题的提出9
  • 2.研究的意义9-11
  • (二)文献综述11-18
  • 1.关于教师教育者的内涵界定11-12
  • 2.关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角色12-14
  • 3.关于教师教育者的任务14-15
  • 4.关于教师教育者面临的压力与挑战15-16
  • 5.关于教师教育者的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6-17
  • 6.关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17-18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8
  • 1.研究的思路18
  • 2.研究的方法18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18-20
  • 1.教师教育者18-19
  • 2.职业、专业、专业化19
  • 3.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19
  • 4.“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19-20
  • 一、教师教育者职业的发展概述20-26
  • (一)国外教师教育者的职业发展20-22
  • 1.教师教育者的产生(1684 年——19 世纪下叶)20-21
  • 2.教师教育者的发展(19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上半叶)21
  • 3.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20 世纪中叶——至今)21-22
  • (二)我国教师教育者的职业发展22-26
  • 1.教师教育者的产生(1897 年——20 世纪初)22-23
  • 2.教师教育者的发展(20 世纪初——20 世纪 80 年代)23-24
  • 3.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24-26
  • 二、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26-32
  • (一)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26-28
  • 1.观念素质26
  • 2.文化素质26-27
  • 3.能力素质27
  • 4.身心审美素质27-28
  • (二)具备作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28-32
  • 1.积极内化个人教育观念的素质28-29
  • 2.促进教学实践性知识增长的素质29-30
  • 3.促进科研与教学能力并重发展的素质30-31
  • 4.积极陶冶专业品格的素质31-32
  • 三、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32-35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32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2-33
  • (三)教育行动研究33-35
  • 1.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33-34
  • 2.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特征34-35
  • 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培养途径与方法35-39
  • (一)个人教育观念内化素质的培养36-37
  • 1.职前教育阶段:参与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案例教学分析36
  • 2.在职发展阶段:积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36-37
  • (二)教学实践性知识增长素质的培养37
  • 1.职前教育阶段: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37
  • 2.在职发展阶段:开展教师叙事研究37
  • (三)科研与教学能力并重提升素质的培养37-38
  • 1.职前教育阶段: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习生37
  • 2.在职发展阶段:实行“双向导师制”37-38
  • (四)专业品格陶冶素质的培养38-39
  • 1.职前教育阶段:开展“读书工程”38
  • 2.在职发展阶段:构建“网络教育社区”38-39
  • 五、促进我国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政策建议39-42
  •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教师教育者的权力和义务39
  • (二)加大教师教育者培养资金的投入,保证教学质量39
  • (三)提高入职标准,严格教师教育者的准入制度39-40
  • 1.建立教师教育者资格证书制度40
  • 2.推行“初任教师教育者试用期制”40
  • (四)完善教师教育者的评价指标体系,适时进行激励政策40-42
  • 参考文献42-45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姜丽静;;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4 田杰;反思型教师教学行为特点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5 杭国英;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素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陈久青,高桂林;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孟万;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立体架构:校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周洪宇,但昭彬;从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看未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10 王小棉;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邬春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文涛;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秦彦彦;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丹凤;教学学术视角下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5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55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