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状在童年期反复虐待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状在童年期反复虐待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
【摘要】:正2011年数据显示,10~19岁网民占总体比例的26.7%,青少年由于出生在"新的虚拟世界"且意识不到出现成瘾的问题[1],因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且与青少年的物质滥用有着密切关系[2-3]。童年期虐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不良经历与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发现,儿童情感虐待与青少年抑郁存在因果联系[4],受到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可能更会求助于网络,易于发生网络成瘾[5-6]。大量研究证实,网络成瘾和抑郁症状密切相关[7-9]。因此,探讨童年期虐待、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三者间的深层次关系对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关键词】: 抑郁 因特网 行为 成瘾 暴力 学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145)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0344)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2011年数据显示,10~19岁网民占总体比例的26.7%,青少年由于出生在“新的虚拟世界”且意识不到出现成瘾的问题[1],因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且与青少年的物质滥用有着密切关系[2-3]。童年期虐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不良经历与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有着密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2 陶芳标;叶青;Soon-duck Kim;黄锟;孙莹;张承业;周雨生;苏普玉;;青少年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经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3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智,杨容,罗康玲,郑涌;心理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6期
2 杨荷叶,张玉娟 ,王玉婷;海洛因依赖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3 缪金生;;网络瘾概念与流行病学[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4 尚学兰,王孝飞,潘新玲,潘新娟;洛阳市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者的SCL-90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5 杨开军,漆松涛,王克万,周永春,刘承勇;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6 贺伟旗,曾凡俊,李汛,杨文涛,康崇文,顾建文;立体定向治疗海洛因心理依赖临床报道[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7 黄少南,胡武昌,周先华,吴洪军,曹火军;九江市城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8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范萌,白培深;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殷恒婵;卢敏;王新利;陈雁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韩翼;;组织承诺维度及其对角色和角色外绩效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知识资本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学廉;脑立体定向手术用于戒毒治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杜健;基于产业技术创新的FDI溢出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刘淑敏;组织成员合争关系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颢越;服务失败、服务补救与感知公平及补救绩效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2 林赞明;个体信念系统在大学毕业生压力评价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何新汉;资源两难博弈中人际评价、责任归因及负性情绪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柏乔阳;情绪型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5 张光曦;消费者对涨价的价格公平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赵兰兰;成就目标、环境目标引导、成就动机与学习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夏书娥;监狱警察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钟燕;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夏勉;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潘琼;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凤尔翠,陶芳标,张洪波,王德斌,杨善发,苏普玉;农村儿童责打的频度和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6期
2 雷鸣;陈晓光;刘卫燕;黄培春;;803名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鹤展;张亚林;吴建玲;杨世昌;李龙飞;周云飞;赵幸福;;210例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史调查及临床特征[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年03期
4 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周云飞,李鹤展,杨世昌;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5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6 方平,熊端琴,郭春彦;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7 俞国良,曾盼盼,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J];心理学报;2002年05期
8 申继亮,王大华,彭华茂,唐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9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10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潜变量交互效应分析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绪翠;;他抑郁他自杀[J];科学养生;2011年03期
2 李芬,韩蓁,王凤琴,崔丽侠,张明慧,金辉;产后抑郁症状与产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5期
3 王乘;淮南煤矿工伤截瘫患者的抑郁症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5期
4 本刊编辑部;安子;;当心!女性抑郁靠近你[J];女性天地;2006年08期
5 巧丽;罗慧兰;;帮他驱散抑郁愁云[J];中国保健营养;2009年01期
6 陈谦;;对抗抑郁,,明星好榜样[J];祝你幸福(午后);2008年02期
7 焦丽;;抑郁症的认知理论[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93年02期
8 骆宏,马剑虹;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9 张燕;;成人依恋与抑郁的相关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0期
10 ;我16岁开始抑郁……[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勘;王筱璐;;工作场所中员工抑郁症状的综合评估与诊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李亚飞;禹风琴;彭树英;;万拉法新对不同诊断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力平;;焦虑、抑郁症状个体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谢言梅;;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背景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汪涛;冯正直;;抑郁症状大学生指向遗忘特点及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健;张大均;;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高隽;钱铭怡;邓晶;;震后青少年创伤症状与抑郁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楚芬;;贫困山区初中生焦虑、抑郁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立新;;北京市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秦萍;张勇;;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认知倾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京徽;我国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专家说父母影响是主要原因[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王冠瑛;抑郁症困扰多少“正常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3 张朝明;浅析抑郁症罪犯心理及矫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4 王凤英;摆脱抑郁要对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文东;帮助被“抑郁”侵袭的孩子[N];天津教育报;2008年
6 陈燕琳;同是抑郁 表现各异[N];健康报;2004年
7 记者 栾翔;智利部分被困矿工:出现精神抑郁症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罗照春;母亲患了抑郁症祸及孩子怎么办[N];湖北科技报;2005年
9 记者 郑石隐 实习生 张送萍;抑郁症反思录:一个公务员的非正常死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朱文娟;切勿忽视大学生抑郁症状[N];威海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春莉;合理情绪疗法对提高患者自我概念的随机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熊会;重读弗洛伊德抑郁症理论[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健;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西芳;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郭托娅;心理剧治疗对服刑人员抑郁症状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淑芳;抑郁症患者掩饰与防御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晓飞;大学生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7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5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