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压力、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压力、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学习压力以及心理弹性的状况,并进一步探索中学生学习倦怠、学习压力及心理弹性三者间的关系,最后探索了心理弹性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以长春市某中学498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生学习倦怠、学习压力和心理弹性进行调查,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中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整体上在中等程度。 2.中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学习倦怠水平基本随年级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其中初一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最低;学习倦怠在学生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学生干部的学习倦怠水平比非学生干部的低;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农村学生。 3.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压力程度越大,学习倦怠水平越高;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低。 4.回归分析发现,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弹性均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其中,学习压力中的任务要求压力、挫折压力和发展压力3个维度对学习倦怠有极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中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与积极认知等4个维度对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5.中学生心理弹性在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调节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中学生 学习倦怠 学习压力 心理弹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前言10-42
- 1.1 学习倦怠11-22
- 1.2 心理弹性22-31
- 1.3 学习压力31-36
- 1.4 学习压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36-38
- 1.5 已有研究的不足38-39
- 1.6 问题提出39-40
- 1.7 本研究的目的、假设和意义40-42
- 2.方法42-45
- 2.1 研究对象42
- 2.2 研究工具42-44
- 2.3 实施程序44
- 2.4 统计处理44-45
- 3 结果45-61
- 3.1 中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45-51
- 3.2 中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分析51-53
- 3.3 中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53-57
- 3.4 心理弹性在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57-61
- 4 讨论61-76
- 4.1 中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现状61-62
- 4.2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62-66
- 4.3 中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66-68
- 4.4 中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68-72
- 4.5 中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72-76
- 5 结论76-77
- 6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77-78
- 7 建议78-84
- 参考文献84-95
- 附录95-99
- 后记99-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婕妤;;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五年综述及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4 柴江;王嘉毅;;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2期
5 陈香;;心理韧性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6 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7 黄成;周晖;冼玉喜;张豹;;职业承诺对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8 李莎;刘耀中;;企业员工心理弹性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经营与管理;2011年11期
9 王爱彬;;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结构、原因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10 郑斌;冯郭莉;;心理弹性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丹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内源性结构模型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晓丽;沈阳市初中生“学习倦怠”分析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宇然;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祝婧媛;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俏;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9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6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