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与保持虚拟班级活力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0:14
本文关键词:激发与保持虚拟班级活力的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班级 虚拟班级活力 特征 影响因素 策略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班级管理方式等迫切需要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网络课程为载体的各种在线学习形式就逐渐发展起来。另外,由于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和基本组织形式,所以,虚拟班级也成为了在线学习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虚拟班级是相对于面授班级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在线教师和在线学习者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围绕网络课程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以最终提高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同时,虚拟班级还是一个生态系统,是通过在线教师和在线学习者这两类生物主体与其周围的虚拟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虚拟班级的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以及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灵活性等优势,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班级的管理方式等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为改善传统教育教学提供可能。 然而,在虚拟班级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班级活力缺失的现象,例如:在线学习者存在孤独感和集体归属感缺失问题、真正愿意登录网络课程平台并开展在线学习活动的学习者较少、学习者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程度不高、在线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不够深入等。虚拟班级缺乏活力会十分不利于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因此,激发与保持虚拟班级活力的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虚拟班级活力进行了理论建构。首先,提出了虚拟班级活力的定义,即虚拟班级活力是虚拟班级这一生态系统通过在线教师和在线学习者这两类生物主体与其周围的虚拟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焕发出的旺盛生命力。其次,在教育生态学相关原理的指导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提出了具有活力的虚拟班级的特征:从微观的角度看,具有活力的虚拟班级实现了作为虚拟班级主体的成员的活力,表现为虚拟班级成员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从宏观的角度看,具有活力的虚拟班级是具有自我管理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动态系统,是其良性运行的表达。再次,结合虚拟班级活力的表现,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虚拟班级活力的几个影响因素,分别是虚拟班级成员、虚拟班级规范、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班级活动。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笔者设计了激发与保持虚拟班级活力的四项策略,并分别提出了设计这四项策略的要点。最后,笔者进行了案例实施,以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虚拟班级 虚拟班级活力 特征 影响因素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0-05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1 绪论10-22
- 1.1 问题的提出10-12
- 1.1.1 网络课程的开展和虚拟班级的形成10-11
- 1.1.2 虚拟班级缺乏活力11
- 1.1.3 教育生态学及其相关原理提供了新的视角11-12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9
- 1.3.1 虚拟班级和虚拟学习社区的相关研究13-16
- 1.3.2 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力的相关研究16-19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9-20
- 1.4.1 研究内容19
- 1.4.2 研究方法19-20
- 1.5 相关概念界定20-22
- 1.5.1 虚拟班级20-21
- 1.5.2 虚拟班级活力21-22
- 2 虚拟班级活力概述22-31
- 2.1 具有活力的虚拟班级的特征22-25
- 2.1.1 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22-23
- 2.1.2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23
- 2.1.3 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23-24
- 2.1.4 具有自我管理与自我调控能力24-25
- 2.2 虚拟班级活力的影响因素25-31
- 2.2.1 虚拟班级成员25-26
- 2.2.2 虚拟班级规范26-27
- 2.2.3 虚拟学习环境27-29
- 2.2.4 虚拟班级活动29-31
- 3 激发与保持虚拟班级活力策略的设计31-47
- 3.1 设计多元的虚拟班级角色31-35
- 3.1.1 设计多元的在线教师角色32-33
- 3.1.2 设计多元的在线学习者角色33-35
- 3.2 制定民主的虚拟班级规范35-40
- 3.2.1 设计明确的在线行为规范36-38
- 3.2.2 培育健康的虚拟班级文化38-40
- 3.3 构建生成性的虚拟学习资源40-43
- 3.3.1 虚拟学习资源多样性41-42
- 3.3.2 保证虚拟学习资源的生成性42-43
- 3.4 开展多样的虚拟班级活动43-47
- 3.4.1 设计多样性的目标与任务43-44
- 3.4.2 设计多样性的组织方式44-45
- 3.4.3 设计多样性的管理方式45
- 3.4.4 设计多样性的评价方式45-47
- 4 激发与保持虚拟班级活力策略的检验47-62
- 4.1 策略的设计与实施过程47-54
- 4.1.1 前期分析47-48
- 4.1.2 策略的设计与实施48-54
- 4.2 策略的初步检验过程54-62
- 4.2.1 确定观察和访谈的内容54-55
- 4.2.2 分析观察和访谈的结果55-62
- 5 总结与展望62-63
- 5.1 研究内容总结62
- 5.2 问题与后续工作62-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东林;;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2007年03期
2 管淑红,曾毅;班级活力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刘智斌;;学分制下构建虚拟班级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4 徐t$,陈庚,袁希岚;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5 王楠;乔爱玲;;在线学习活动本质及理论基础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1期
6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7 徐红彩;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8 王陆;;信息化教育软件资源的生态资源观及其成熟度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9 何恩贵;;远程虚拟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10 尚建新;解月光;王伟;;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交互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君香;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菊;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学习领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9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697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