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挫折感特点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3:2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感特点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挫折感 大学生 特点 原因 管理对策


【摘要】:用自编大学生挫折感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重庆市某大学在校1 320名学生的挫折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以及学校管理三个维度上的挫折感较强烈,而且不同性别、不同生源、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生活、就业和学校管理等维度上存在差异。在挫折感特点研究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引起大学生挫折感的内外两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即根据大学生挫折特点开展工作,一方面贯彻挫折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建立五级干预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全方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基础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挫折感 大学生 特点 原因 管理对策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课题"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05JZD00031) 重庆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挫折心理剖析与极端行为预防措施研究"(0023001304946)
【分类号】:G641;G4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挫折是指人们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挫折感是遭遇挫折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感受。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日益复杂化,对每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尤其对正处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大学生来说更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由雪莲;曲长旭;焦建亭;;大学生心理挫折感根源分析及解决途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3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任建东;道德重建的主体之维[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侯晶晶;论析美国关怀教育视野下的社群主义、品格教育与自由主义[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唐爱民;终身德育: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7 班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和谐发展[J];中国德育;2006年05期

8 田汉族,高玉英;课堂教学生活:一种教育人类学的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9 蒋关军;师生对话的澄明与实现——存在主义视界中的“去蔽”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冯青来;文化教育学思潮及其当代价值之探求[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岳慧兰;幼儿创造力认识与培养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于凤银;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蔡俊;综合科学课程的学生学业评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晓琴;论创造力的可教育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邱远;闫虹;;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2 黄建榕,陈建新;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系统的建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王见明;森田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李晶华,邰炜;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刘龙洲;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6 张骞;张大均;;试论我国当前挫折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玉国;;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8 华道云,李义丹,王祖尧;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干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建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探源和策略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娜;高校留级学生的适应特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桥;试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因素[J];中国冶金教育;1998年03期

2 李明;论高校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李光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5年08期

4 刘英华;戴秀英;;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魏文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6 索书燕;校报应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喻少贤;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陈庆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黄少云,王建升;浅论人情化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石油教育;2004年02期

10 李开平;;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J];档案与建设;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桂瑞;;国家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姚本先;芮雪;王道阳;;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计量学分析[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董伟东;;基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对策的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王玉;;试论人格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林增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结构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杨心德;;日记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凤琳;王振勇;;重庆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成因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翟宏;孟庆茂;张挚;;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维结构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吴振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林建华;;弗兰克的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卫华 通讯员 唐田;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豫召开[N];河南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吕东浩;张倩红委员建议设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项救助基金[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维欣;大学生心理健康一道待解之题[N];文汇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艳;成长,期待心灵“抚手”[N];福建日报;2008年

5 ;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林志文;极端事件频发敲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警钟[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伦娥;怎样让年轻的心不再受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保东;贫困大学生急需心理解困[N];徐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原;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喜与忧[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瑞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探索[D];郑州大学;2011年

2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晓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学习倦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莎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向阳;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曹峰涛;云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叶丽芹;青少年学生文化智力与文化适应及其挫折感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6 王涛;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王甲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学文;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1年

9 杨婷;背景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伟霞;应激生活事件对广西师大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8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78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