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外向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强迫性倾向的影响。方法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在武汉市3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7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r=-0.231,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47,P0.0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r=-0.135,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r=0.19,P0.01)、父亲拒绝否认(r=0.14,P0.05)、父亲过度保护(r=0.192,P0.01)、母亲惩罚严厉(r=0.162,P0.01)、母亲拒绝否认(r=0.184,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91,P0.01)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外向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强迫倾向影响时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人格与各种教养方式交互项回归系数对应的P都大于0.05)。结论外向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强迫倾向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但这2个因素是相对独立地起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大学心理系;
【关键词】: 强迫性倾向 外向 父母教养方式 调节作用
【分类号】:B844.2;G78
【正文快照】: 强迫症(Obsessive-Com pu lsive D isorder,OCD)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侵入性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同时存在反强迫思维为临床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1]。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强迫症是大学生群体最为常见的神经症之一,赵勇以湖南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大学生强迫症患病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2 赵勇;大学生强迫症状况调查及其个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3 徐勇;张海音;;Yale-Brown强迫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4 鞠凤,刘琳;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4期
5 管新丽,马书礼,李曙亮;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3期
6 陈振业,陶瑾,曾琳娜;广东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1期
7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8 辛自强;郭素然;池丽萍;;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7年05期
9 王建中,汪群;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S1期
10 李英辉 ,兰光华 ,吴彩云;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黄微;周玉华;;“差异教学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安芹;中国文化下外向性的基本内涵与量表的编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普静,李林英;理工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寇长贵;谢冰;史杰萍;孟祥飞;张凤兰;孙爽;于雅琴;黄悦勤;;在校大学生强迫性神经症现况调查[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7 尹向阳;盛峰;;山东省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EPQ调查与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刘海涛;郑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2期
9 苏娟娟;;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10 王井云;;童年期虐待经历对特质焦虑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登峰;崔红;朱荣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测量的是什么[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3 李振涛;高磊;毛富强;;强迫症疾病行为的精神病理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焰;;强迫症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特点探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芳;朱燕波;;基于505例大学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人格心理特征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3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萍;婚前辅导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6 王萌;数字化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参与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姚文;虹口区交通事故流行状况、疾病负担及驾驶员人格倾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朱丽雅;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寸晓刚;中国人职业个性测量工具(CVPS)的建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敖小兰;中国局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及有关特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连楠;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左连跃;工科院校文科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玲;影响不孕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的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9年
5 张慧媛;失眠症中医证候与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高U,
本文编号:681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8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