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意识的演进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意识的演进
【摘要】:公民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扩大公民的国家的认同、增强公民主体意识不可或缺的非制度性因素,对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公民意识演进的历史进行梳理,发现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因素影响了公民意识的发展。如:西方民主思想的启蒙,中国民主实践探索,中国民主法治制度的发展、公民教育的推进等对公民意识均有重要影响。由此得到启示:要加快我国公民意识的发展,应增强权利意识,加快制度建设、重视公民教育。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
【关键词】: 中国 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880098)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9YJCXLX020)
【分类号】:G417
【正文快照】: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1]可见,公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社会细胞,公民观念、行为与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公民意识作为一种思想先导,“是个体对公民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民省;公民意识与中国现代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蒋满元;关于弹性化政府治理模式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刘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成兵,吴玉军;虚拟社会与当代认同危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徐斌;制度变革与人性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蒋永福;刘鑫;;论信息公平(二)[J];图书与情报;2006年01期
9 廖菲;试析我国现代商业职业道德[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10 秦梦竹,李晓峰;略论新时期成功领导者的十大观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濂;;政治社会、多元共同体与幸福生活[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2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戴回天;民主主体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8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焱;论对格式合同进行限制的理论根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庞金友;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4 宋吉生;新形势下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彭定友;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走向“政治建构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轩颖;公民意识培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平泽;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8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曾颜璋;关于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芳;论现阶段我国公民意识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波;中国社会转型期中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刘鑫淼;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复兴及其当代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马长山;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构建[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5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6 葛新斌;公民教育: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7 俞睿;皋艳;;公民意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J];求实;2006年01期
8 张民省;公民意识与中国现代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石发勇;关系网络与当代中国基层社会运动——以一个街区环保运动个案为例[J];学海;2005年03期
10 陈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视阈中的公民教育[J];学术论坛;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瑞波;肖华;;中国当代教育之探讨[J];华章;2011年23期
2 肖正德;张素琪;;近年来国内教师学习研究:盘点与梳理[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7期
3 刘世民;苑大勇;;中国校本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及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金阿宁;王海胜;;近代中国私塾改良动因论析[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5 张欣;侯怀银;;近10年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6 尹春杰;;中国与新加坡学校德育教育的比较解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李晓娟;;中日大学生焦虑和双亲依赖的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8 刘捷;;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达成:以中国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9 王林;;中美两国农村教育师资问题比较及解决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10 李建忠;曾天山;;中国和欧盟未来十年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田丽娟;;70-90年代末中(国)印(度)教育投资效率效益的分析比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武强;;学校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浅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吕如意;;公民意识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在推广国民教育的实践与分享[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李春英;;论学生领袖培养与公民意识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乡土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维立;培育公民意识不能止于“模拟”[N];团结报;2010年
2 实习生 王贝 本报记者 赵宇清;让孩子多一些“公民意识”[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李茵;构筑孩子未来的五大素质[N];长江日报;2011年
4 纪秀君;法制教育应培养学生公民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下跪老师,跪掉师尊跪出无奈[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法国:请媒体入课堂,,培养学生公民意识[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陈永森;加强公民意识教育[N];福建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婵;模拟联合国风靡中国[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柏玲;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N];文汇报;2010年
10 王石川;教师不能用“下跪”来教化学生[N];中国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费用与教育成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程德慧;当代中国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变与分化[D];西南大学;2009年
5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轩颖;公民意识培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庄碧光;学校教育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意义、问题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郝倩怡;中法两国青少年公民教育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李翠珍;教师的觉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饶武;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树船;中美两国学校德育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李国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欣欣;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白韶红;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2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8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