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2:15

  本文关键词: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活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同阶层 课外补习 理论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对义务教育政策是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目前均衡发展主要聚焦于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的管理上,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存在差异缺乏重视。课外学习是影响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平衡学生因课外学习所造成的差异是学校思考的问题之一。由于学生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因家庭背景以及经济等因素差异,导致一些本来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而没能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失去很多宝贵的机会。本文在对公办学校A小学、全职课外补习机构B和全职课外补习机构C进行调查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案访谈,发现不同阶层家庭子女在课外补习上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阶层家庭子女在补习内容、补习费用和补习动机上,之所以不同家庭子女在课外补习上存在差异是因为不同阶层家庭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观念、对子女期望值等方面存在差异;学校招生政策对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影响;媒体关于课外补习的宣传对家长的影响;不同阶层家长职业对其子女参加课外补习的影响;不同阶层家长成才观对子女课外补习的影响。在论述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差异产生的影响时,本文从媒体案例、学生家长访谈和补习机构教师访谈三个方面阐述。对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差异现象的更深一层理论分析中从社会流动理论和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加以论探讨。针对由于阶层差异导致学生参加补习的不均,本人认为,国家应该加大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力度;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教育资源来均衡学生的课外补习;家长对子女既要树立合理的期望值又要转变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人才观”;政府应该合理引导和规范课外培训机构的准入机制;新闻媒体也应该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客观宣传和报道培训机构,只有社会各方一起努力,才能使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学生有一个相对平等的发展条件。以达到同一年级的学生尽可能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不同阶层 课外补习 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2.7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问题的提出12
  • 1.2 研究意义12-14
  • 1.2.1 理论意义12-13
  • 1.2.2 实践意义13-14
  • 1.3 概念界定14-17
  • 1.3.1 课外补习概念的界定14
  • 1.3.2 阶层及社会阶层概述14-16
  • 1.3.3 本文使用的社会阶层划分方法16-17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7-19
  • 1.4.1 选题视角上的创新17
  • 1.4.2 用实证调研揭示不同阶层家庭子女课外补习的实际状况17-18
  • 1.4.3 分析造成不同阶层家庭子女课外补习差异的成因18
  • 1.4.4 探讨课外补习是否会造成入学机会的差异18-19
  • 1.5 研究方法19
  • 1.6 研究步骤19-2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1-28
  • 2.1 与本论文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21-25
  • 2.1.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1-24
  • 2.1.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24-25
  • 2.2 国内关于不同阶层划分问题的研究综述25-28
  • 第三章 对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现状调查28-40
  • 3.1 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28
  • 3.2 调查结果分析28-35
  • 3.2.1 问卷调查结果28-35
  • 3.3 调查结论35-40
  • 3.3.1 不同阶层子女参加课外补习具有普遍性35-36
  • 3.3.2 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费用存在显著差异36
  • 3.3.3 不同阶层子女参加课外补习内容存在明显差异36-37
  • 3.3.4 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动机存在差异37-40
  • 第四章 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差异的成因40-47
  • 4.1 不同阶层家庭收入水平差异40-41
  • 4.2 不同阶层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育观念差异41-42
  • 4.3 不同阶层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差异42-43
  • 4.4 不同阶层家长职业对子女课外补习的影响43-44
  • 4.5 不同阶层家长成才观对子女课外补习的影响44
  • 4.6 学校招生政策对课外补习的影响44-45
  • 4.7 媒体宣传对课外补习的影响45-47
  • 第五章 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差异产生的影响47-52
  • 5.1 课外补习对不同阶层子女入学机会造成的影响47-50
  • 5.1.1 媒体案例47-48
  • 5.1.2 家长访谈48-49
  • 5.1.3 教师访谈49-50
  • 5.2 课外补习对不同阶层子女发展的影响50-52
  • 第六章 对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差异现象的理论分析52-57
  • 6.1 从社会流动理论看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差异现象52-54
  • 6.2 从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看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差异现象54-57
  • 第七章 教育对策建议57-62
  • 7.1 学校教育要为不同阶层子女课外补习提供机会57-58
  • 7.2 学校要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58-59
  • 7.3 加大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力度59-62
  • 结语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67-68
  • 附录68-76
  • 附件 1:小学生课外补习调查问卷68-72
  • 附件 2:中学生课外补习调查问卷72-75
  • 附件 3:对补习学生家长访谈提纲75-76
  • 附件 4:对补习机构教师的访谈提纲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静寰;关于女童教育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2 王毅平;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J];东岳论丛;2001年04期

3 沈鉴清;吴惠娟;赵梅青;;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2期

4 史静寰;教材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对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项目的设计与运作[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1期

5 宋月萍,谭琳;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6 秦敬德;保障女童入学,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性别平等[J];桂海论丛;2003年04期

7 王吉;;关于补习教育的再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8 许政法;;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9 蒋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10 杨灿;施琪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亲附类型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庆;刻板印象功效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丽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及其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云霞;新课程改革前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比较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志芳;大学生性别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加工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庆;儿童青少年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特点及其性别刻板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10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10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