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农村初中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影响的追踪

发布时间:2017-08-25 07:00

  本文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影响的追踪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初中生 孤独感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摘要】:孤独感是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心理状态。长期的孤独感会造成青少年相当大的痛苦,,使儿童找不到社会归属感,并导致自尊下降,青少年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不良则有可能导致儿童孤独感的产生。 初中阶段在个体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本研究针对农村初中生的亲子关系特点展开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亲子关系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普遍的亲子冲突,而且亲子交流并不深入。 目前,关于亲子关系与孤独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儿童中,对于农村儿童亲子关系与孤独感的状况鲜有研究。但是我国目前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城市这方面研究的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农村的情况。本研究选取农村的初中学生作为被试,选取前人编写的亲子关系问卷和孤独感问卷,由儿童填写,得到亲子关系的状况、同伴关系状况和孤独感状况。收集他们从初一到初四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的数据,并对其做追踪研究。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旨在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农村初中生孤独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年龄差异显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同一组被试的孤独感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农村初中生在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在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 3、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亲子关系与孤独感的负相关;同伴关系与孤独感之间负相关。 4、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孤独感,亲子关系也会通过同伴关系影响孤独感,所以同伴关系是中介变量。 5、初一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能显著预测初二、初三、初四的孤独感;初二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能显著预测初三、初四的孤独感;初三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能显著预测初四的孤独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孤独感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3
  • 1、文献综述13-26
  • 1.1 亲子关系13-19
  • 1.1.1 亲子关系的界定14-15
  • 1.1.2 亲子关系的相关理论15
  • 1.1.2.1 社会生物学观点15
  • 1.1.2.2 精神分析理论15
  • 1.1.2.3 认知发展观点15
  • 1.1.2.4 社会学习理论15
  • 1.1.2.5 家庭系统理论15
  • 1.1.3 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特征15-17
  • 1.1.4 亲子关系类型的研究及发展17
  • 1.1.5 亲子关系的研究现状17-18
  • 1.1.6 亲子关系与孤独感关系的相关研究18-19
  • 1.1.7 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19
  • 1.2 同伴关系19-23
  • 1.2.1 同伴关系的定义19-20
  • 1.2.2 同伴关系对初中生发展的重要影响20-22
  • 1.2.2.1 同伴关系可以满足社交需要21
  • 1.2.2.2 同伴关系对认知能力的影响21
  • 1.2.2.3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21-22
  • 1.2.2.4 同伴关系对个性发展的影响22
  • 1.2.3 同伴关系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22-23
  • 1.3 孤独感23-26
  • 1.3.1 孤独感的界定23
  • 1.3.2 孤独感的类型23-24
  • 1.3.2.1 社交孤独和情感孤独24
  • 1.3.2.2 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24
  • 1.3.2.3 主动孤独感和被动孤独24
  • 1.3.3 孤独感的影响因素24-26
  • 1.3.3.1 亲子关系24
  • 1.3.3.2 同伴关系24-25
  • 1.3.3.3 师生关系25
  • 1.3.3.4 认知和归因因素25
  • 1.3.3.5 人格因素25
  • 1.3.3.6 性别和年龄的因素25-26
  • 1.4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26
  • 2、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26-27
  • 2.1 问题提出26-27
  • 2.2 研究假设27
  • 3、研究意义与创新27-28
  • 4、研究方法28-29
  • 4.1 被试取样28
  • 4.2 研究程序28
  • 4.3 研究工具与变量28-29
  • 4.3.1 亲子关系问卷28-29
  • 4.3.2 孤独感问卷29
  • 4.4 统计分析29
  • 5、研究结果29-47
  • 5.1 初中生亲子关系的整体状况29-31
  • 5.1.1 初一至初四初中生亲子关系的描述统计29-30
  • 5.1.2 亲子关系的年级和性别差异30-31
  • 5.2 初中生同伴关系的整体状况31-32
  • 5.2.1 初一至初四初中生同伴关系的描述统计31-32
  • 5.2.2 同伴关系的年级和性别差异32
  • 5.3 初中生孤独感整体状况32-34
  • 5.3.1 初一至初四初中生孤独感的整体情况的描述统计32-33
  • 5.3.2 孤独感的年级和性别差异33-34
  • 5.4 初中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孤独感之间的相关34
  • 5.5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34-39
  • 5.5.1 初一学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35-36
  • 5.5.2 初二学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36-37
  • 5.5.3 初三学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37-38
  • 5.5.4 初四学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38-39
  • 5.6 初一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初二的孤独感的预测39-41
  • 5.7 初一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初三的孤独感的预测41-42
  • 5.8 初一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初四的孤独感的预测42-43
  • 5.9 初二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初三的孤独感的预测43-45
  • 5.10 初二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初四的孤独感的预测45-46
  • 5.11 初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初四孤独感的影响46-47
  • 6、分析讨论47-51
  • 6.1 初中生亲子关系47-48
  • 6.2 初中生的同伴关系48-49
  • 6.3 初中生的孤独感49-50
  • 6.4 初中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50-51
  • 7、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附录一57-58
  • 附录二58-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晶晶;近十年来国外儿童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崔光成,姚齐和;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5 赵冬梅,周宗奎;童年期同伴关系与后期适应的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叶子,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8 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9 陈会昌,辛浩力,叶子;青少年对家庭影响和同伴群体影响的接受性[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10 周宗奎,范翠英;小学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华;农村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5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35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