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呼唤“教改”时代的回归——也谈新课程中的“穿新鞋走老路”问题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呼唤“教改”时代的回归——也谈新课程中的“穿新鞋走老路”问题
【摘要】:十年"新课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的问题,这是因为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不同的。前者以课程专家为主体,后者则以优秀的教学艺术家为主体。在"课程改革"的名义下,教学和教师成了配角,其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难免产生。要解决教学问题,需要重新确立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新课程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基金】: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度“青年学人培育计划”资助项目“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学评价策略研究:以西藏民族学院附中为例”(12myQP10)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423.07
【正文快照】: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领域有个讨论较热的话题,被称作“穿新鞋走老路”,意思是课程虽然改了,但教师的教学却没有多大变化。对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学者们见仁见智。有的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新路”并不等同于“恰当的”路、“先进的”路、“正确的”路,而“老路”也不等同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策三;;对“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穿新鞋走老路”议论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2 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3 郭华;;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1期
4 余小茅;;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新课改中的“穿新鞋走老路”——兼与郭华教授商榷[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5 霍秉坤;叶慧虹;黄显华;;课程与教学:区隔与连系之间的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6期
6 安富海;;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康耀;;新课标视阈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刍议——由三堂小学课引发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丁邦平;;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关系新探:基于比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3 黄华;;我国知识教学面临的三大挑战与理论回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静;;新加坡基础教育分流制度的演变及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5 柳德玉,李瑾瑜;重新审视教师——课程实施者[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6 任爱珍;;基于课程质量观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构建探析[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任爱珍;;基于课程质量观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周险峰;;论后现代主义文本观视野下的课程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9 汪基德;;由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所想起的问题——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领域中概念的泛化与歧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10 吴学军;;试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取向及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8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燕峰;农村初级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剑;五年制小教大专《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文欣;幼儿教师语言领域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贺立;重庆市石柱县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中莲;近十年中日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秀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颖;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的文本转换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黄炜;论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雷军;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余小茅;;试析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3 霍秉坤,黄显华;课程行动研究模式之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刘铁芳;;新课程改革:印象与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Z1期
5 柳夕浪;教学惯习·教学专业·学会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9期
6 黄甫全;略论教师的课程研制者角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1期
7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8 廖哲勋;;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9 涂艳国;王卫华;;论教师的教学惯习对教学机智的影响[J];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10 郝德永;;从两极到中介: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翟帆;[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周作宇;[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立实验保障机制 整体推进课程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9期
2 张俭福;与时俱进:学生自能发展的时代诉求[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5年Z1期
3 韩爱霞;许磊;;浅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科技风;2010年08期
4 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折射出的师资培训问题[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5 李晓光;梁鸿云;;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阴山学刊;2008年05期
6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落实新课程的理念[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年Z1期
7 徐新星;;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J];教书育人;2006年31期
8 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9 林丹;柳海民;;渐进改革: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路向的理性选择[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10 晋银峰;;论课程改革的教学文化适应性[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尤敬党;;培育课程意识 完善过程管理——高中研究性学习实践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宋唐;王丽华;;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网络化条件下高中生自主学习[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姚永强;;生均经费递增法——保障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一种设想[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庞锦艳;;实施科教兴垦战略 推动教改的发展——巨浪牧场教育发展初探[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刘公颍;;新课程电视教学片浅探[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9 王丽霞;;从中美教育的互动谈基础教育改革应坚持民族性[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10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朝宏;在开放课堂的基础上建立有序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记者 黄妙英;广西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N];广西日报;2002年
3 刘肖;新课程是一种共建的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任长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李建平;课程改革如何向纵深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文久江;农村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校长 朱震东 武汉市育才小学副校长 张念强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关明福 武汉市实验学校校长 苏先照;课程改革之我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如何管好用好名师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华;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林芳;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红英;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胜兰;论校本培训中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田馨;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衍龙;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国平;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学校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雪;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文化解释[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毛齐明;课程改革的文化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9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5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