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曲解为制度性文本:学校实验与八年研究
本文关键词:将课程曲解为制度性文本:学校实验与八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八年研究 拉尔夫·泰勒 目标 评价 实验 重组
【摘要】:本文借助对《八年研究的故事》的书评,全面回顾和批判了八年研究期间以拉尔夫·泰勒为首的课程专家所推行的教育实验。文章批评八年研究将制度形态的课程置于它的知识本体之上,重视课程重组甚于课程知识的改造,并在强调目标和评价体系的同时,把学科知识贬低为实现外在目的的一种手段,回避了"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这个关键问题。为消除八年研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作者指出必须把课程开发视作一项理智性的事业,鼓励教师对艺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各领域进行高等研究,并将之视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同时,必须把理智型实验和制度型实验结合起来,才能为重建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八年研究 拉尔夫·泰勒 目标 评价 实验 重组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塑造教育的模式,而不是教育的本质与精神,成为学生和家长追求的共同目标。———艾肯因(Aikin)[1]柯瑞格·科瑞戴尔(Craig Kridel)和罗伯特·布洛(Robert V.Bullough)撰写的《八年研究的故事》由一篇篇自传性的小品文所构成。①这本书并不囿于过去的时代,而直接指向当代,正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绍文;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S1期
2 刘玉英 ,王东;教师与课程改革[J];宁夏教育;2002年06期
3 张华;构建评价体系 提高教师素质[J];河南教育;2003年06期
4 岳淑丽;范文贵;;从教师的内心世界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与课程关系的再解读[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7期
5 吴敏;家长要学会与学校和教师沟通[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王玉林;当代的教师是什么样的[J];理论探讨;1995年02期
7 孙淑琴;教师“下海”以后——开封部分学校的调查报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刘长木;创建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J];辽宁教育;1996年04期
9 于家太;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地位的现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1998年02期
10 吴全文;抓队伍 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J];辽宁教育;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进瑞;;素质教育实施的障碍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3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王锋军;杨文胜;;谈“南京市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中教育技术装备的问题与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廖义军;;徐特立德育思想探析[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琳达·琼斯;阿兰·泰特;朱雪文;;远程教育:课程开发与课件制作[A];人人享有优质教育——2004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文选[C];2004年
7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8 谭魁鹏;;民办高中教师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浅谈关于学校以及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李波;;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校本双语教学[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10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健 继舫 聂宇 映菘;津市创新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N];常德日报;2005年
2 高 原;能力评价体系何时才能替代知识评价体系?[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戚海燕;寒假期间学校或教师补课要严查[N];北京日报;2004年
4 ;收费名目繁多学校不堪其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龙超凡 本报记者 程墨 刘新其;“老师像妈妈,学校胜过家”[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张建坤;发人深思的学校“打假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子阳;轻轻松松让学校走向一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张建坤;学校因教师而存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赫 u&;学校≠法院[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山阴客;抵制豪华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小平;课程知识的认识发生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世民;错位与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汉雄;创建健康学校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欧阳国健;积极学校气氛的塑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增武;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6 吴振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艾兴;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课程知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朱秀艳;美国小规模学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9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5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