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自我监控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心理学 自我监控 初中生 不良行为 自我导向者
【摘要】:目的考察自我监控对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对482名初中生施测自我监控量表和不良行为调查。结果①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自我监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4.10,P0.000);②自我监控对不良行为总分有显著影响(F=3.29,P0.05),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4.77,P0.01),在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上,自我监控的影响接近0.05显著水平(F=2.59,P=0.076);在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上,自我监控的影响不显著(F=2.19,P0.05)。结论自我监控对初中生不良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导向者易诱发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总体上来说,他人导向者不良行为最为严重。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教育科学系;惠州学院卫生所;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自我监控 初中生 不良行为 自我导向者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自我监控”(10FSH003) 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启动项目(511027)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青少年不良行为(juvenile delinquency)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犯罪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Patterson等[1]提出,不良行为发展有一个过程,从一开始的不良行为,如不服从,会导致下列行为的发展--反社会行为,学校失败(学业和社交),结交不良伙伴,并最终导致更加严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崇好;自我监控概念的重构[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婵;招聘面试中印象管理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冯丽娟;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对招聘者评价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芳;大学毕业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荣春;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蔡华俭,杨治良;内隐自尊的稳定性——成败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3 肖崇好;自我监控概念的重构[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4 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3年04期
5 陈和华;论反社会人格与犯罪[J];犯罪研究;2005年01期
6 赵国秋,孙建胜,王义强,陈树林;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李静;;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东方艺术家张晓刚[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2 陈振帮;;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3 张静;;完形心理学家勒温和他的“场论”[J];大众心理学;2006年06期
4 戚静;王晓明;李朝旭;李雯;赵娜;;大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1年04期
5 李敬阳;刘洋;万洪泉;梅松丽;;大学生社交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6 陈海芹;;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心理学中的南风效应[J];大众心理学;2004年12期
7 鲁梅佳;刘哲佳;李晗薇;訾非;;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8 颜桂;;从一个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看教学案例设计[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9 章剑和;;淡化痛苦 减轻焦虑[J];大众心理学;2003年01期
10 张昊;;当代青年白领恋爱交友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J];大众心理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兴;樊金娥;;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自我认同问题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宜音;;社会心态的概念界定:社会心理学的视角[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兰鸽;;社会变革与心理重构——“2007·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分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4 陶琦;;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探讨EAP的应用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陈舒永;;和内省有关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王二平;陈毅文;张本波;周智红;周洁;张红涛;;社会心理学对社会预警系统的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德灿;;从个体心理学到社会心理学[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訾非;;亲社会行为中的“施惠者偏差”[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寿欣;;心理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沈德灿;;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一个尝试[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荔;中国人不重视幽默[N];北京科技报;2011年
2 方文;社会心理学:成就和反思[N];光明日报;2003年
3 石伟;运用社会心理学阻击非典[N];光明日报;2003年
4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燕国材;上行下效[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金灵生;重视元心理优化训练[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今圣叹;“孤家寡人”也是病态[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记者 李霞;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在呼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9 ;从泄气到喜气:心理服务艺术锐变成“e工具”[N];文汇报;2009年
10 编译 紫萱;从众心理导致集体盲思[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舒跃育;心理动力系统与心理学的目的论原则[D];吉林大学;2012年
3 高琦;扭力与农村青年自杀的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青春;不同情绪启动下自我监控对被洞悉错觉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文生;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惠莹;领域知识对自我监控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明理;小学生应对同伴冲突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耿晓伟;自尊、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启山;印象整饰与内隐态度、组织行为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凯;博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刘志刚;求职者面试作伪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张亚青;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62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6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