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公共事件中大学生短信谣言传播危机意识调查

发布时间:2017-08-31 10:46

  本文关键词:公共事件中大学生短信谣言传播危机意识调查


  更多相关文章: 短信谣言 风险社会 危机传播 危机意识 大学生


【摘要】:国内外关于谣言及其传播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2008年至今国内发生了各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不同版本的短信谣言肆机而发。该文对短信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大学生短信谣言传播危机意识水平、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等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群体自身应提高责任和风险意识;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谣言传播危机意识的教育,教授应对公共危机的基本技能;政府和大众传媒要提供正式信息渠道,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谣言止于公开"。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
【关键词】短信谣言 风险社会 危机传播 危机意识 大学生
【分类号】:G455;G206
【正文快照】: 2003年,“非典”时期的短信谣言让我们第一次领略到新媒介化的谣言传播的威力。这一年,也被理论界视为风险社会或公共危机的分水岭。从2008年至今,雪灾、地震、藏独、金融危机、食品安全等国内各类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接连发生,不同版本的短信谣言肆机而发。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必扬;社会风险:视角、内涵与成因[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王灿发;;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传播模式建构及消解[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周裕琼;;QQ群聊会让人更相信谣言吗?——关于四则奥运谣言的控制实验[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02期

4 马凌;;风险社会中的谣言风险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张静静;;论阿多诺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赵付科;李安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5 李里峰;;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华北土改期间的整党运动[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6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李斌;;现代性视野中的流浪意识——以“新时期”以来的汉语文学为中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10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尚扬;;反思明末士大夫天主教徒对“天学”的本土化诠释[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7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董国俊;;依然活着的现代性——评王一川《中国现代学引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10 奚瑕琼;;政府应对流言的危机传播—以哈尔滨停水事件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丁飞;互联网社区信息交互和传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洋;马英九上台前后美国主流媒体涉台报道的舆论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小钢;;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启示——评《风险社会》和《世界风险社会》[J];河北法学;2007年01期

2 杨辉解;刘武阳;;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机制之构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3 成伯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巢乃鹏,黄娴;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5 张锋;;高科技风险与社会责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必扬;;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关系探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宋镜明;周术国;;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群;;浅谈风险[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刘莹;;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1期

5 吴雷;杨解君;;风险社会下的政府监管制度建设[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陈涛;;从风险社会理论谈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0期

7 杨华;程娟;;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当代环境问题及其治理[J];江南论坛;2007年10期

8 石艳;;风险社会与自反现代化:现代社会的新特征——贝克风险社会理论阐释[J];理论界;2008年04期

9 甘佳荫;;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评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J];理论观察;2008年04期

10 王鹏翔;童红霞;;浅探风险社会时期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少敏;;风险社会的环境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关云芝;段红杰;;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郑晓茹;;“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构[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国俊;张文喜;;社会危险的技术伦理透视[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栾卉;;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取向:重返福利国家?——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分析[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崔波;;传播秩序的重构——风险社会的视角[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刘婧;;风险社会中政府管理的转型[A];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冯必扬;;正确认识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媒体人 柳五;“风险社会”与社会救助体制建构[N];东莞日报;2011年

2 郗卫东;我们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杨雪冬;风险社会离我们有多远?[N];学习时报;2004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柳森;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风险社会”[N];解放日报;2010年

5 杨雪冬;全球风险社会呼唤复合治理[N];文汇报;2005年

6 张义祯;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7 张义祯;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N];今日信息报;2007年

8 赵光瑞;“风险社会”应加大避险投入[N];检察日报;2004年

9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周娅;风险社会、环境污染与严格责任[N];检察日报;2009年

10 范正伟;如何应对“文明的风险”[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香民;风险社会与我国法律观念的变革[D];吉林大学;2012年

2 高和荣;风险社会下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4 廖湘文;侵权行为法危险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钱亚梅;风险社会的责任担当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6 米丹;风险社会中的反思性科技价值体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李坚;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8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9 潘斌;社会风险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拓;风险刑法理论的现代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立广;风险社会中政府责任担当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闫少洁;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岩;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风险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荣;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夏少辉;挑战与应答: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光;风险社会中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范正姝;应对风险社会问题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韩东;风险社会中的媒体功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肖显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抵御风险的实践与思想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本文编号:765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65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