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结构及信效度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结构及信效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心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为针对相关人群的相关研究提供工具。方法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编制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决定包含支持感、关系感、计划性、自主感、胜任感和坚持性6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RMSEA值小于0.05,GFI,AGFI,IFI,TLI和CFI值均0.9,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布在0.673~0.905之间。结论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结构明晰,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指标。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高教所;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 问卷调查 统计学 学生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自我决定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受到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该理论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从人的基本需要入手,探讨动机内化机制和人发展的本质[1]。对于自我决定的概念研究主要有2种视角:主体自我认识的视角和主体行为选择与调节的视角[2]。笔者试图编制一套大学生自我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玉兰;编制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问卷[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8期
2 卢尧;罗平;余明军;崔建平;;三峡库区农村高中生心理安全感调查[J];校园心理;2010年04期
3 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刘洪雷,赵文良,朱蔚;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8期
4 王极盛;丁新华;;高考焦虑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0期
5 张德玄;郑莉君;李问;宋美荣;贾文斌;;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4期
6 杨海波;;近10年中国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元分析及其常模确定[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7 李岚;;重庆市中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初探[J];校园心理;2010年02期
8 甘雄;;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0期
9 李志凯;;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期
10 张静;;大学生自我防御机制与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霞;董朝辉;谭水桃;;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孙玉香;杜艳丽;;沙河口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何元庆;;1196名大学生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孙芳;张新蕾;;初一某班女生青春期教育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李俊茹;;教师的激励风格与学生内部动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戴祯杰;周敦;;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赫苏;学生问卷:应多找教师优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邓德洪;“我们要春游!”[N];洛阳日报;2006年
3 朱永新(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唤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记者 王勇;“作文克星”学生越发不用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本报记者 付志平;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甘当学生[N];福建邮电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陈晓蓓;学生喜欢“滕头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刘微;信息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鲍东明;主体教育,统领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陕西省子洲县二中 张亚莉;“问题学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吴竺;必须加大教育工作的四个含量[N];江西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廖明珍;中学生社会智力的问卷编制及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慧甫;占有与存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育芳;清末广雅书院变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竹青;教育叙事对教师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平;新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7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6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