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
本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 现代化风险 风险规避
【摘要】: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例如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等等。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教育现代化存在着"现代化风险",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拓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风险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风险的实质就是教育信息化风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是研究教育信息化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破坏性、适用性、效益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福祉,也应看到应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规避教育现代化风险,不是要如何控制信息化工具本身,而是要控制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行为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 现代化风险 风险规避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技术原理研究”(课题编号:DCA080140)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年前,发生在日本福岛核泄漏的事故,看似偶然,却实为必然。“现代化”的警钟又一次敲响,迫使人们回望咀嚼起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提出的一个现代化概念——现代化风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深入理解、全面认识,并且凭借教育技术工作者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卓发友;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04期
3 王强,张淑珍,曹兆进;移动电话微波电磁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诗礼;;刍议农村职业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3期
2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吴玲;论教师的劳动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戴卫东;;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责任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袁祖社;“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及文化意义——兼论“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内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马英华;对国情的认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9 张云昊;;从前现代到现代——共同体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伍春兰;数学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郭小平;;论食品风险报道的价值悖谬[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4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梅;中国政府经济职能分析[D];郑州大学;2001年
2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3 傅志勇;三线建设及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支爱玲;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娟;论现代性问题: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诗堂;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能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文正东;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丹;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沿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陶火生;我国小生产文化心理及其当代转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厚石;会展与城市[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张人杰;也论教育现代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3期
3 卜玉华;关于“教育现代化理论”从答案到问题的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叶文梓;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基本特征和行动原则[J];教育导刊;2001年13期
5 谈松华;“短缺教育”条件下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公平与效率[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6 阎立钦,曾天山,张們,高如峰,华国栋,李建忠,郭伯良;关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若干指标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7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8 王利珉,朱佳生;对教育现代化及其标准的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1998年08期
9 曹兆进,赵晓琳,陶勇,宛超,刘景兰,张洪桥,李双黎;移动电话手机对神经衰弱症状影响的调查[J];卫生研究;2000年06期
10 许正平,姜槐;电磁场健康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势在必行[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曦葳;;中国教育信息化与创新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2 阮滢;;教育信息化 多元理解·智慧行动·突破藩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3 葛玉;杨云飞;张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4 ;教育信息化必须面向未来[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5 赵明霞;姚高峰;杜晓静;;云计算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4期
6 李小春;;数字校园时代到来 校长,你准备好了吗[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7 周作宇;教育现代化:主体及其选择[J];中小学管理;1998年10期
8 党保生;;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徐光华;;创新思路 拓宽平台 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意识[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10 袁孝凤;;教育信息化是系统工程[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2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沈占会;;利用网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4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6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改学;;教育信息化是西部和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银河;淇县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N];鹤壁日报;2011年
2 本报通讯员 宋翔 本报记者 李鸣;江宁: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N];南京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珊 见习记者 鹿丽娟;教育信息化推进城关教育现代化[N];西藏日报(汉);2011年
4 本报记者 魏生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N];韶关日报;2008年
5 ;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陈德宁 王凯 林琳;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N];淄博日报;2009年
7 任松筠;南京“五管齐下”推进教育现代化[N];新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佳 通讯员 刘s,
本文编号:808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0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