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社会工作视域下震后灾区儿童的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7 11:21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视域下震后灾区儿童的生命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 地震 灾后心理重建 儿童 生命教育


【摘要】:面向震后灾区儿童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是让儿童正确认知死亡概念和引导儿童正确建立对待死亡态度的教育需要,更是实施灾后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重建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灾后儿童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儿童为本与避免伤害、坦诚开放与团队辅导、多元教学与文化考量以及优势视角与能力为本等原则,选择适当的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方法,整合教师、学校、家长、社区以及其它相关机构的力量,让灾区儿童对生死的态度从家庭中酝酿、在学校中学习、到社会中实践,从而真正实现震后灾区儿童的心理重建。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
【关键词】社会工作 地震 灾后心理重建 儿童 生命教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震后灾区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SH039)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随着现代风险社会的到来,各类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儿童接触死亡现象的概率也日益增大。在诸如地震、泥石流、重大车祸等灾害或事故中,儿童可能是罹难者,也可能在灾害或事故中失去亲人。因此,正确认识死亡对于儿童而言是刻不容缓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刻意避免儿童接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峗;贺泽海;;死亡教育与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实施途径和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8期

2 刘慧;生死教育:学校生命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之维[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2期

3 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东;;谈当代学生中的生死观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胡宜安;论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8期

3 谢云天;徐学俊;;中国内地近十年来死亡教育研究述评[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4 陈健;;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在特大火灾救援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24期

5 金自如;;大学生生命观问题及其对策——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刘晓红;;自恋与自贱交织——“90后”青少年生命态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7 韩晓峗;黄欣祥;;美国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谢云天;潘东;;高校生死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2期

9 张鹏;;试论我国的生死教育及其推进[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李丹;陈婷;陈秀娣;;青少年生命认知的影响因素初探[J];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义珍;基于“死本能”理论的死亡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牛国兴;我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璐;死亡,,生命教育中不可回避的课题[D];苏州大学;2011年

4 谭群芳;中学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卢锦珍;青少年死亡教育之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凤梅;高校全员参与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模式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海燕;论大学生的生死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莹;家庭生命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李晓燕;生命教育与青少年道德素质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潘美姬;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云天;徐学俊;;中国内地近十年来死亡教育研究述评[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2 王丹娟;;美国儿童死亡教育及其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1期

3 邢金萍;;学龄儿童的心理危机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6期

4 扶长青;张大均;刘衍玲;;儿童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5 苏彦捷;;灾后儿童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干预[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12期

6 ;灾后儿童心理干预不可忽视经历心理3阶段[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年06期

7 卢建平;;汶川地震灾后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问题及建议[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品良;张镇;王力;史占彪;;社会工作在灾后心理援助中的作用——以2009年母亲节“希望花”项目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曹祖耀;;地震灾后孤儿的社会心理支持环境因素分析与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08期

3 张昱;;安置社区建设——汶川震后重建的社会工作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孙龙飞;陈志强;王松;;灾后农村社区服务的实践性研究——以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J];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年06期

5 邓光友;;仁寿县探索五种途径充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J];现代人才;2007年01期

6 李学举;;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民政工作专业化水平[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01期

7 ;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首度开考 考生如何应对?[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03期

8 赵芳;;爱德社工服务队的灾区服务[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14期

9 ;投稿须知[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心航助您飞翔——记江西心航社工事务所[J];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辉;王光林;;华西医院地震中踝关节创伤治疗的回顾性分析[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肖华蓉;陈其兵;葛荣;;地震灾害后大熊猫栖息地竹类采笋标准的研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年

3 李锡均;王嘉贵;张爱民;杨崇斌;;地震裂缝处理方法与实践[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金城;刘菲;范启雄;;海洋环境武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C];2009年

5 严松宏;;乐善村二号隧道总体地震反应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6 洪时中;;地震可能是一种自组织亚临界现象[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秦建增;李清林;冯建林;张珊敏;黄邦武;张建志;张晓普;;太原M_L5.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孙政策;林钟明;陈瑞峰;;地震断层上海底管线的适应能力研究[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刘杰;方运买;张要田;;板集煤矿BF34断层探测研究与实践[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10 夏志平;高宏伟;钱薇萍;余勇;文心田;李建国;涂长春;王兴龙;夏咸柱;;四川地震灾区人兽共患病风险分析及对策[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有不短的历史[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新发展观:社会工作迎来了春天[N];中国社会报;2004年

3 熊承家;拓宽领域 创新方法 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豫宣;河南把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全省人才总体规划[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王婴;社会工作为什么要本土化[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屠一鸣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社会福利院);社会工作在特殊机构的特殊展开[N];中国社会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唐德龙;社会工作的中国发展:用共识助推蓝图[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通讯员 何良俊邋记者 滑翔;学习借鉴香港经验推进深圳社会工作[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孙炳耀;社会工作在民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10 记者 王琦;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正处在非常重要的阶段[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振岩;变压器抗地震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2 万永革;“地震静态应力触发”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年

3 周克昌;分布式地震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刘伟;厄尔尼诺事件多因素成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马立杰;利用卫星遥感探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6 刘桂萍;地震活动不均匀性及地震断层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7 张红;D-InSAR与POLinSAR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8 滕云田;现代地震地磁观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年

9 张学民;华北地区壳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及与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罗红明;量子遗传算法及其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琛;震后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杨郁青;门式起重机模态分析及抗震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王宏军;祁县地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作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 樊旭宏;中等城市地质灾害的防灾空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胡宝荣;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汶川县地震前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黄照南;CFRP修复震后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袁志东;活动断裂的公路工程危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杜少臣;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学校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徐亚丽;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9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09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