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国外三种主要的教科书评价方法及其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6:49

  本文关键词:国外三种主要的教科书评价方法及其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科书评价方法 审核表评价法 实验评价法 结构分析评价法


【摘要】: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也能够为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教科书在中小学课程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会影响到课程的整体质量。事实上,中小学课程领域的课程质量问题在许多层面上可以具体物化为教科书质量问题,教科书研究已成为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课程质量的改革具有鲜明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我国对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多停留于经验层面,鲜有系统而深入的认识,,这势必会阻碍教科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详尽地介绍了国外发展较为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主要的教科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案例,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期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究,对我国教科书评价方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所推动和助益。 首先在绪论部分阐明了选择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实验评价法、结构分析评价法进行研究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分析了教科书评价法研究尚存的问题,并对论文涉及的“教科书”、“教科书评价”、“教科书评价方法”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一部分介绍了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探讨了其概念、产生与发展、分类以及应用步骤,并以土耳其教育部针对其九年级学生通用的英语教科书的审核表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为例,具体阐明审核表法的应用。 第二部分首先从概念、历史发展和应用步骤等方面对教科书实验评价法进行了描述,随后简要地介绍了美国学者对两个版本的美国历史教科书进行的实验评价,涉及实验背景、实验样本的确定、实验过程、测试方法及结果的分析与处理几个方面,呈现了较为完整的评价过程。 第三部分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进行了介绍。首先对教科书结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定义与产生,对其理论依据进行了重点阐述,随后介绍了其应用步骤。两个案例均是对美国1986年版六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世界》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对象分别为整本书以及书中的一篇课文。 前三个部分分别对每一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剖析。以此为基础,第四部分首先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难易程度三个方面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随后又对我国教科书评价方法提出了三点启示,指出教科书评价需要探索理论,多方参与,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任务有所侧重地进行选择。
【关键词】:教科书评价方法 审核表评价法 实验评价法 结构分析评价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3.3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9
  • 一、研究的缘起11-12
  •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科书评价方法11
  • (二)为什么选择审核表法、实验法和结构分析法作为研究重点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一)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12-14
  • (二)审核表法、实验法、结构分析评价法的研究现状14-15
  • (三)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尚存的问题15-16
  • 三、概念界定16-17
  • (一)教科书16-17
  • (二)教科书评价17
  • (三)教科书评价方法17
  • 四、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17-19
  • (一)研究意义17-18
  • (二)研究方法18-19
  • 第一部分 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及其应用案例研究19-28
  • 一、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概念19
  • 二、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产生与发展19
  • 三、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分类19-20
  • 四、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应用步骤20-24
  • (一)设计审核表20-22
  • (二)统计结果22-24
  • 五、审核表评价法应用案例——土耳其英语教科书《通往成功的新桥梁》(第三册)的审核表评价24-26
  • (一)背景简介24
  • (二)审核表的设计与试用24
  • (三)审核表评价及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24-26
  • 六、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特点分析26-28
  • (一)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优越性26
  • (二)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局限性26-28
  • 第二部分 教科书实验评价法及其应用个案研究28-38
  • 一、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概念28
  • 二、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产生与发展28-29
  • 三、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步骤29-32
  • (一)确定实验样本29
  • (二)基于教科书内容的测试29-30
  • (三)测试结果的处理与分析30-32
  • 四、实验评价法应用示例——美国 1994 年版和 1991 年版历史教科书的实验评价32-36
  • (一)实验背景33
  • (二)确定实验样本33
  • (三)样本教科书简介33-34
  • (四)测试方法34
  • (五)实验过程34-35
  • (六)测试的结果与分析35-36
  • 五、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特点分析36-38
  • (一)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优越性36-37
  • (二)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局限性37-38
  • 第三部分 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及其应用个案研究38-48
  • 一、教科书结构的概念38
  • 二、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定义与产生38-39
  • 三、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理论依据39-42
  • (一)图形组织者的概念39
  • (二)教科书中图形组织者的结构39-42
  • 四、结构分析评价法的应用步骤42-43
  • (一)要素归类42
  • (二)绘制图形组织者42-43
  • (三)对结构的分析与评价43
  • 五、结构分析评价法应用案例43-46
  • (一)评价一本教科书43-45
  • (二)评价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45-46
  • 六、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特点分析46-48
  • (一)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优越性46-47
  • (二)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局限性47-48
  • 第四部分 三种教科书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启示48-53
  • 一、三种教科书评价方法的比较48-50
  • (一)评价主体的比较48
  • (二)评价客体的比较48-49
  • (三)难易程度的比较49-50
  • 二、三种教科书评价方法对我国的启示50-53
  • (一)集思广益多方参与50-51
  • (二)探索理论强化基础51
  • (三)综合运用有所侧重51-53
  • 结语53-54
  • 注释54-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61-64
  • 致谢64-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华;;教科书的城市偏向分析——以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科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2 王世光;;知识体系的追寻——综合文科教科书史地综合问题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4期

3 宫前长;;二面角教学:困惑、解惑与感悟[J];中学数学;2011年07期

4 史永军;;例谈数学实验“小车下滑的时间”的改换[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年Z1期

5 郑思诗;赵佳佳;朱哲;;中日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排列与组合”[J];数学通讯;2011年08期

6 邵琪;谢德新;;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部分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为研究中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7 常磊;;浅谈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桂真;;日本教科书制度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唐磊;;浅谈中日教科书制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3 丁堡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不能忽视其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丁堡骏;;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应该注意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指导[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德山;李明;;近30年来中国大陆政治学教科书中“政党”内容演变考察——以四部代表性教材为例[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秦建晔;;中专护理化学教学大纲和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对中等护理专业化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A];第五次全国医用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王晓渔;我们为何如此关注“中学教科书”[N];东方早报;2007年

2 钟文芳;要好看,还要好用[N];文汇报;2005年

3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陈月茹;营造充满意义和理解的课程生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陈忠 任旭刚;历史主义,还是非历史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陈忠;实践原则,还是主体原则[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中央党校教授 胡为雄;新中国第一本哲学教科书编写始末[N];北京日报;2010年

7 邓文锋;清末教科书的编撰及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8 胡为雄;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上)[N];学习时报;2007年

9 记者 黄丹彤 通讯员 赖红英;想做高级教师 请先下乡一年[N];广州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崔文宇;做精品图书是我们的执着[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皇友衍;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萍;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胜利;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林;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慧娟;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娜;中美小学社会科教科书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池美善;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张妍玫;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中历史新旧教科书课文编撰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小莎;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巧生;不同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实验内容的比较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秀胜;鲁科版高中必修教科书中“活动·探究”栏目的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玲;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使用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盼;高中《政治生活》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秀艳;高中物理教师对新教科书适应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尹霞;美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5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15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