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仪式的异化及其价值的回归
本文关键词:学校仪式的异化及其价值的回归
【摘要】:仪式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校仪式作为学校日常生活中不寻常的活动,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道德教育是学校仪式的价值诉求所在,学校仪式的本真价值在于实行道德教育,学校仪式就是通过一系列具有道德意义的象征性符号的呈现,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中塑造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仪式情境,从而对参与其中的人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的目的。 尽管仪式在学校生活、学校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学校场域内,学校仪式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偏离了它的初衷,处于尴尬的境地,存在某种程度的异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学校仪式支配者的角度来看,,学校仪式走向政治化。其次,学校仪式的结构上看,学校仪式存在简单化的问题。再次,从学校仪式的过程来看,学校仪式走向了形式化。最后,从学校仪式的意图和结果来看,学校仪式走向游戏化。 本文试图从道德教育的视角思考学校仪式对教育所具有的价值,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学校仪式的现状及其实质,进而提出促进学校仪式回归其本真价值的条件和取向,以期为解决当前学校仪式面临的问题提供有益的探索。为解决以上问题,论文共设计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探讨学校仪式对教育的价值,明确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指出当前学校仪式异化的现状与危害,进而深入探讨造成学校仪式异化的原因,明确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校仪式价值回归的条件与取向。 总之,在全球化、多元文化、后现代等多种时代语境的交织下,学校的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学校仪式作为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的活动,学校仪式的异化无疑阻碍着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当前环境下研究学校仪式对于道德教育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以及学校仪式异化的表现、危害和如何促进学校仪式价值的回归对于促进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仪式 学校仪式 异化 人本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6
- 一、 选题缘由9-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三、 研究现状10-14
- 四、 研究方法14
- 五、 研究思路14-16
- 第一部分 学校仪式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16-21
- 一、 学校仪式的内涵16-18
- (一) 仪式的内涵与类型16
- (二) 学校仪式的内涵与类型16-18
- 二、 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18-21
- (一) 学校仪式对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意义18-19
- (二) 学校仪式对学校道德环境建设的意义19-20
- (三) 学校仪式对道德教育社会功能实现的意义20-21
- 第二部分 学校仪式的异化21-30
- 一、 当前我国学校仪式异化的表现21-25
- (一) 学校仪式的政治化21-22
- (二) 学校仪式的简单化22-23
- (三) 学校仪式的形式化23-24
- (四) 学校仪式的游戏化24-25
- 二、 当前我国学校仪式异化的原因25-30
- (一) 对学校仪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5-26
- (二) 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缺乏26-27
- (三) 学校仪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27-28
- (四) 当前学校仪式评价所存在的问题28-30
- 第三部分 学校仪式的回归30-37
- 一、 学校仪式回归的条件30-34
- (一) 根据不同的学校仪式选择或创建合适的场所30
- (二) 根据时代的要求赋予学校仪式新的内涵30-31
- (三) 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仪式的合法性31
- (四) 实现学校仪式操演的规范化31-34
- 二、 学校仪式回归的取向34-37
- (一) 保持学校仪式与意识形态的适当张力,增强学校的办学的自主性34-35
- (二)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避免将学校生活的仪式“仪式化”35-36
- (三) 提高学校仪式评价的有效性,回归学校仪式的人本化价值取向36-37
- 注释37-39
- 参考文献39-4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赵雅量;;教育中的仪式:演示、模仿、跨文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傅霜;;人类学视角下高校入学仪式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3 李育红;杨永燕;;文化独特的外现形式——仪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何雪莲;;论中国大学的仪式化生存状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潘梅;;论仪式中的隐性德育——以日本现代成人礼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倪辉;;对学校生活中仪式的道德审视[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7 李万龙;;学校仪式文化建设的误区与建设取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8 张双艳;王海燕;岳慧芳;;学校升旗仪式的社会学分析——关于邯郸市某小学升旗仪式的个案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9 王晋;;教育仪式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10 王北生;李中亮;;18岁成人仪式教育:进展、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鹏飞;课堂教学仪式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红真;论学校常规活动仪式的育人功能[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2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4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