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
【摘要】:教师是关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肩负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重任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教育技术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并构建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依据所建构的能力结构,通过访谈和问卷评估等形式,整理、分析出目前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主动关注新课改的意识较淡薄;二是师范生对许多教学技能的掌握不理想;三是教育实习时间短、内容单一、指导不力、走过场等;针对以上问题,从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自我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对教育技术学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本论文共分为七部分: 第一章,本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概念界定。 第二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梳理了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结合国内外对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相关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访谈、问卷调查等,构建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 第五章,在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得出目前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针对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第七章,归纳出本研究的结论。同时,对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0-057;G65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一)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适应新的变化10-11
- (二) 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重视11
- 二、 问题的提出11-12
- 三、 研究的目的12
- 四、 研究的意义12-13
- (一) 理论意义12
- (二) 现实意义12-13
- 五、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3-14
- (一) 研究的思路13-14
- (二) 研究的方法14
- 六、 研究综述14-22
- (一) 教学能力结构研究14-17
- (二)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研究17-21
- (三)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研究21
- (四) 文献述评21-22
- 七、 概念界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22-23
- 第二章 理论基础23-26
- (一) 多元智能理论23-24
- (二) 建构主义理论24-25
- (三) 迁移假设理论25-26
- 第三章 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26-33
- 一、 熟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6-29
- (一) 课程性质26
- (二) 课程理念26-27
- (三) 课程目标27-28
- (四) 课程模块28-29
- 二、 转变教师角色29-30
- 三、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0-31
- (一) 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30-31
- (二)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31
- (三)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31
- 四、 转变教学行为31-33
- (一)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1
- (二)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31-32
- (三)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32-33
-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33-49
- 一、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准备阶段的能力33-39
- (一)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准备能力33
- (二) 教学资源收集、开发能力33-35
- (三)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能力35-39
- 二、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阶段的能力39-45
- (一) 导入能力39-40
- (二) 语言表达能力40
- (三) 提问能力40-41
- (四) 课堂组织能力41-42
- (五) 动手操作能力42-44
- (六) 偶发事件处理能力44
- (七) 教态变化能力44-45
- (八) 结课能力45
- 三、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结束阶段的能力45-49
- (一)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能力45-47
- (二)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能力47
- (三)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能力47-49
-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现状评估与分析49-63
- 一、 评估过程49-50
- (一) 学校的选取49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49
- (三) 问卷的编制程序49-50
- 二、 评估结果分析50-62
- (一) 问卷回收处理50
- (二) 基本信息统计50-54
- (三)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评估统计54-57
- (四) 部分实习教师访谈57-62
- 三、 评估结论62-63
- 第六章 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63-71
- 一、 完善教育技术学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63-64
- (一) 更新课程设置理念63-64
- (二) 开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课64
- 二、 加强教育技术学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64-67
- (一) 创新技能训练模式64-66
- (二) 延长并合理安排教育实习66-67
- (三) 加强教育实习指导的力度67
- (四) 走向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发展的双赢67
- 三、 提高教育技术学师范生自我发展水平67-71
- (一) 师范生角色转换适应及其心理调适67-69
- (二) 主动关注新课程的改革69
- (三) 勤于系统化的深度反思69-70
- (四) 寻求与同事(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70-71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71-72
- 一、 研究结论71
- 二、 研究创新71
- 三、 研究不足71
- 四、 后续的研究71-72
- 参考文献72-75
- 致谢75-76
- 附录一76-81
- 附录二81-82
- 科研经历及成果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孟亚玲;魏继宗;;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3 任训学;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报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郑瑜;;试析师范专业课堂教学技能“422”实践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5 童阜兰;;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6 陈顺理;教学能力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09期
7 孟育群;;现代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年03期
8 陈梅;李龙;;关于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4期
9 马晓玲;王蓉;李璐;王济军;刘美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素质结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3期
10 叶澜;;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方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5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4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