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
【摘要】:20世纪80年代日本将信息化教育作为其基本国策,经过30年的发展,其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和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探讨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先进经验,以期为中国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教育信息化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日本的信息化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早在1985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和教育课程审议会就组织实施了“信息化社会进程中教育发展方向”的专题调查,并阐明了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定了21世纪日本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产业社会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江;张东奎;;日本利率政策变革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2 刘晓星,何建敏,王新;我国造船工业发展战略研究[J];船舶工程;2003年04期
3 李虹;;后危机时代发展我国技术出口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4 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发展演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刘昌黎;;纠正市场失败是二次房改的基本任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方爱乡;;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政策措施[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李文祥;当代日本企业改制困境及其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5年05期
8 刘自强;;90年代国际产业竞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0年06期
9 徐世刚;王琦;;论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10 方爱乡;日本政府信息化的现状与政策[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朱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决定因素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红光;日本钢铁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6 安洋;日本特殊法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陈剑林;微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苏杭;日本中小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王彦军;日本劳动力技能形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静;日本“产业空心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云杰;日本FTA/EPA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策略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文丹;全球自由贸易形势和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冠儒;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银企关系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方影;日本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朝阳;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韦亚婷;日元国际化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向颖;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杭静;民间资本与“经济奇迹”[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郑跃;人民币和日元汇率变动及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斌,刘伟,汪传建;校园网络资源建设刍议[J];教育信息化;2002年02期
2 张苏里;;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4期
3 邱净,高福安;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长惠;王研;;对加强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年06期
5 蒋文静;;构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6 陈金艳;;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7 苏晓林;;高校教育信息化组建分析与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李节;教育部与英特尔共推中国教育信息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10期
9 黄懿;;合理配置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各省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5期
10 李成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杨晓辉;;从教育技术的发展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5 聂照民;王新程;;适应信息化要求,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兼谈济南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实践[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衢;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市场巨大[N];人民日报;2001年
2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张立强 王爱胜;教育信息化,我们期待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韩振江;教育信息化要做的事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佳师;ERM破教育信息化瓶颈[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王克新;教育信息化培育PC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4年
6 谢涛;教育信息化:市场在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余峧;教育信息化突破“PC+课桌”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8 郑雅轩;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三个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金祥孔;白银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N];白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霍娜;农村教育信息化更重应用实效[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5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10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8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4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