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束缚: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学科依附
本文关键词:自由与束缚: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学科依附
【摘要】:课程改革赋权予教师的制度旨趣拓展了教师专业自主的空间,但专业赋权与政治控制的张力相持增加了教师的不安全感。学科是教师所熟悉的"舒适地带",面对改革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教师往往诉诸学科的庇护,归依惯常的学科教学,并在其中积极找寻工作的意义,在专业生活的叙事中不断建构学科依附的自我认同模式。这就提示教育改革需关注教师赋予改革的主观意义和教师的专业生存样态,视学科为重要的政策实施层面,教师教育要注重拓宽教师的视野,培养教师的自我赋权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创院;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专业自主 学科依附
【基金】: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青年课题“教师专业道德及其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EA110116) 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生活中的“关键事件”。课程改革不只意味着教育制度的深层变革,更代表了新的价值追求与教育理想,固然要求教师在观念、知识和行为上进行丰富和更新,但对教师的专业化期待和赋权予教师的制度旨趣更在客观上为教师提供了反思专业实践、改进专业生活的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乃桂;王夫艳;;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身份之重建[J];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道娟;;义务论视阈下的职业道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司志民;姚会强;;建构主义对作文教学的启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胡万年;康德“自由意志”与王阳明“良知”之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殷明明;从《拉摩的侄儿》看狄德罗对启蒙伦理的认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曾竞;;康德道德哲学的内涵及其现代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凌;赵向军;;坚持内在规律 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陈皓;;交互性风险理论述评[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立君;美国公立高中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梁栋;当代中国政府执行力的责任治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曾强;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童泽福;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性及其内部控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倩倩;罗尔斯“正义稳定性”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刘兴;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秋菊;教育与人的尊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大为;公共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崔霞;运用影视资源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进;;德国的学科文化研究:概念分析与现象学描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石中英;当代知识的状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3 于泽;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高师课程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朱新卓;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卢乃桂;梁雁;赵丽;;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6 樊平军;;论大学学科文化的知识基础[J];江苏高教;2007年06期
7 卢乃桂;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J];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8 曲铁华;冯茁;陈瑞武;;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9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重新认识教师专业自主权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12期
2 沈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3 李允;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心理压力及缓解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9期
4 史万兵 ,张慧;教师的专业自主权[J];早期教育;2004年05期
5 张作岭,纪国和,孙德芳;关于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探索;2005年07期
6 吴小贻;;完整地理解教师专业自主权[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3期
7 夏心军;;从“怎么办”到“为什么”: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理念的嬗变[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09期
8 舒志定;;论教师的专业自觉[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9 王宪平;;专业自主视阈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曲中林;;教师专业决策权的张力及其限度[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仲剑峰;;试论常熟地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任瑞明;;关注学生“责任意识”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宁虹;;从跑道到跑的过程——课程改革新理念与教师专业化[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立伟;;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校本课程改革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苏泽芳;;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手段探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阳素娥;;创新型实验教师从这里起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教师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4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5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安徽省怀宁县秀山中学副校长 程仲;教研组长,,领起你的教研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校长 朱震东 武汉市育才小学副校长 张念强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关明福 武汉市实验学校校长 苏先照;课程改革之我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记者 李菊文;课程改革工作在我市全面推进[N];铜川日报;2007年
10 王淦生 冯晓红;课程改革:应是一道“AA制”的大餐[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华;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何珊云;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霍振响;农村远程教育背景中的教师培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胜兰;论校本培训中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小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8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阳红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课程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东平;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借鉴[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9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4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