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美育研究概观:主要成果与基本思路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美育研究概观:主要成果与基本思路
【摘要】:美育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当代中国六十余年来的美育研究在美育原理类、美育教材类、美育实践类、中西美育史类和泛美育类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当代美学界对中西方美育理论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在美育思想史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在美育理论的建构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但是,当代中国的美育研究与美育实践之间仍存在脱节的现象,对于美育的实施制度、方法、路径等问题的研究尚待加强。美育的多维度深入研究,需要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美育 美育本质观 美育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1FZX008)
【分类号】:G40-014
【正文快照】: 美育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美育的特殊性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常常相提并论,关乎全体国民的教育问题,可谓兹事体大。其二,美育有着丰厚的理论资源与历史传统。就理论而言,在西方,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一书最早提出了美育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卫;感性教育:美育的现代性命题[J];浙江学刊;1999年06期
2 樊美筠;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彭锋;从狭义美学到广义美学——兼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顾建华;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张占国;试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李廷扬;美育即情感教育吗?[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刘雪燕;高校影视鉴赏课的重要性[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8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刘建军;;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观念的内在联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马凌燕;论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杨岚;;我国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广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3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张苑琛;审美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圣河;庄子对原始巫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泽平;陆有铨;;论当代中国教育学者的使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基地重点建设方向(上)[J];基础教育;2009年02期
3 陈秋苹;;教育社会公民权利市场化问题的认知和策略应对[J];天府新论;2007年04期
4 余心言;烛花朵朵——教育史新篇[J];中国图书评论;1987年04期
5 李人凡;;精品在超越中追求——《中国美育史导论》组稿手记[J];出版广角;1995年02期
6 李祥林;中国近代美育史话[J];文史杂志;1992年05期
7 樊德三;中外美育史概观──美育简论之一[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周德海;;当代中国不需要一大批杰出人才?——对“钱学森之问”讨论中的一个观点的质疑[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徐海生;刘文霞;;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吴小绒;;从教育的机会均等审视当代中国的教育公正[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行政学院 徐晖;《追寻教学道德》 走向教学道德的反省与自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室 张学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博导 周中之;弘扬爱生敬业的师德精神[N];文汇报;2007年
4 朱悦龙;教育应率先奏响“和谐之音”[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 郭光东;面朝常识 春暖花开[N];南方周末;2008年
7 陈超魁;晋城:强化校长队伍建设[N];科学导报;2005年
8 刘惊铎;构建教育新文化和教师新道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名家联袂评说中国教育热点话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刘昊;孔子学院总部落户北京[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洪高;从仁爱到正义: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易丽;学校转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军;我国当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磊;教育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东坡;当代校长引领学校变革的内在依据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松;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王肖兵;论当代中国学校的德育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涛;人文空间·自然场所[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郭翡;论朱熹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建设的价值[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汤秀莲;人的现代化视野中的德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绥;当代中国知识失业的教育学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10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3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6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