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青少年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19 02:44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抑郁 青少年 认知情节调节策略问卷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的7110名青少年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和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的评定。结果①青少年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使用非适应性策略;②男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5.79,P0.001),初中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13.89,P0.001);③抑郁与非适应性策略的使用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与适应性策略有弱的负相关;④灾难化、沉思、理性分析、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责难他人对抑郁均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F=373.62,P0.001)。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抑郁 青少年 认知情节调节策略问卷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09BAI77B0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关于青少年抑郁的研究至少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相关论著颇为丰富与全面,如青少年抑郁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干预治疗等研究。虽然人们对抑郁已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仍然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青少年抑郁问题。因此,近年来,仍有许多学者热衷于研究青少年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广文 ,詹发尚;高三学生认知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2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滋宁;朱湘竹;周雪萍;沈毅;庄勤;高飞;;心理测验在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现状[J];江苏预防医学;2006年04期

2 李丽华;何贵兰;王海成;胡丙国;何万里;李洁;;郴州市高中生抑郁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3 张莉;;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特征和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2期

4 张志华;王强;杨林胜;郝加虎;黄芬;程慧;叶冬青;;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3期

5 冯正直;张大均;杨国愉;;抑郁中学生自我相关生活事件的编码特点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2期

6 王焕林,袁国桢;中国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障碍及其相关问题[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10期

7 冯正直,张大均,汪凤;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晓琦;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蚁金瑶;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调节特征及情绪自动加工的ERPs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秀梅;初中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丹;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慧娟;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抑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健;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罗金成;汕头市区中学生肠易激综合征与心理精神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7 王立菲;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军,李晓驷,董毅;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J];安徽医学;2000年04期

2 宋广文,李寿欣,伊焱;学生认知方式及其教育应用的研究与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3 侯公林,章志量,吴晓山,沈浪泳;场独立性──依存性认知方式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4 陈美英,陈玉妹,曹素贞,魏启清;高三学生考前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杨业兵,刘芳娥,马骏,王焰磊,杜柳薪,朱超,陈海威,张济,姚季,张兆瑞,刘博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6 王学臣;场独立性—依存性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关系的实验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钟丽凤;;城市高考学生考试焦虑调查与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8 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曹秀菁,许韶君,余霞玲;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6期

9 戴兴康;俞爱月;钱锋;许建英;徐雪芳;周振亚;;家庭环境与高考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10 傅茂笋,王伯军;职业中学学生抑郁情绪及其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J];中国校医;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红;;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抑郁症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2 陈高尚;朱军礼;陈坤;;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3 王斌;辛勇;王秀丽;;汶川地震灾区工作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陈学彬;王文;梁妍;刘琦;兰勇;孙永恒;;兰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5 吴文峰;陈世英;卢永彪;;7年级学生应激事件、归因方式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6 罗成;周亚楠;王雪;王超;莫小娟;王雨光;高志国;;无聊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关系及中介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翁泽明;;重视校园游戏活动的心育功能[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8 李新;孟红旗;蒲凡;;抑郁性心理的研究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雅莉;;你的情绪怎么了?[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9年05期

10 曹兰胜;狄成杰;;高校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勘;王筱璐;;工作场所中员工抑郁症状的综合评估与诊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李亚飞;禹风琴;彭树英;;万拉法新对不同诊断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力平;;焦虑、抑郁症状个体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谢言梅;;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背景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汪涛;冯正直;;抑郁症状大学生指向遗忘特点及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健;张大均;;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高隽;钱铭怡;邓晶;;震后青少年创伤症状与抑郁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楚芬;;贫困山区初中生焦虑、抑郁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立新;;北京市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秦萍;张勇;;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认知倾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石隐 实习生 张送萍;抑郁症反思录:一个公务员的非正常死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朱文娟;切勿忽视大学生抑郁症状[N];威海日报;2009年

3 湖南省儿童医院 黄颖红;孩子近视易患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刘京徽;我国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专家说父母影响是主要原因[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王冠瑛;抑郁症困扰多少“正常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王凤英;摆脱抑郁要对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张朝明;浅析抑郁症罪犯心理及矫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8 文东;帮助被“抑郁”侵袭的孩子[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陈燕琳;同是抑郁 表现各异[N];健康报;2004年

10 记者 栾翔;智利部分被困矿工:出现精神抑郁症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春莉;合理情绪疗法对提高患者自我概念的随机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熊会;重读弗洛伊德抑郁症理论[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健;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西芳;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郭托娅;心理剧治疗对服刑人员抑郁症状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淑芳;抑郁症患者掩饰与防御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晓飞;大学生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9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79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