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中学生内疚、自尊对欺负行为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维、汉中学生内疚、自尊对欺负行为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维族中学生 汉族中学生 欺负行为 内疚 自尊 干预
【摘要】: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欺负行为是中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无论是对欺负者还是受欺负者,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消极后果。欺负行为的产生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内疚和自尊。有研究显示,内疚作为道德情绪的一种,既能促进个体道德行为和道德品格的发展,也能阻断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自尊是在对自身价值进行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可以预测个体的欺负行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的中学生在内疚体验、自尊及欺负行为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有必要对维、汉中学生的欺负行为现状及内疚、自尊对欺负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研究针对新疆维、汉中学生的欺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质性研究是通过访谈法对维族中学生的欺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为后续开展的针对维、汉中学生欺负行为的研究奠定基础。量化研究是以阿克苏地区和巴州地区3所中学的894名中学生为对象,探讨了维、汉中学生在内疚、自尊与欺负行为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旨在分析维、汉中学生内疚、自尊对欺负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维、汉中学生在欺负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及民族差异,即男生的欺负行为显著多于女生的欺负行为,维族中学生的欺负行为显著多于汉族中学生的欺负行为,同时性别、内疚体验及自尊对欺负行为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结合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讨论,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维、汉中学生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欺负行为,,男生更倾向于选择身体欺负、关系欺负,而女生则更倾向于选择言语欺负和关系欺负。 2.维族中学生比汉族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欺负行为;在内疚体验方面,汉族中学生比维族中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内疚感;同时汉族中学生比维族中学生有更高的自尊感。 3.性别、内疚以及自尊对欺负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内疚感低、自尊感低的男生更容易产生欺负行为。 4.维、汉中学生的内疚体验及自尊感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来改善,可以有效的降低其欺负行为发生的频率。
【关键词】:维族中学生 汉族中学生 欺负行为 内疚 自尊 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28
- 1.1 欺负行为的研究综述11-19
- 1.1.1 欺负行为概念的界定及分类11-13
- 1.1.2 欺负行为的相关理论13-16
- 1.1.3 欺负行为的测量及方法16-17
-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7-18
- 1.1.5 欺负行为研究的局限与不足18-19
- 1.2 内疚感的研究综述19-23
- 1.2.1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界定19-20
- 1.2.2 内疚感的概念界定20-21
- 1.2.3 内疚感的理论解释21-22
- 1.2.4 内疚感的测量及方法22
- 1.2.5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22-23
- 1.3 自尊的研究综述23-26
- 1.3.1 自尊的概念界定23-25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25-26
- 1.3.3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26
- 1.4 欺负行为与内疚感的研究现状26-27
- 1.5 欺负行为与自尊的研究现状27
- 1.6 欺负行为与内疚感、自尊的研究现状27-28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28-30
- 2.1 问题提出28-29
- 2.2 研究意义29-30
- 2.2.1 理论意义29
- 2.2.2 实践意义29-30
- 3 研究构想30-31
- 3.1 研究目的30
- 3.2 研究思路及流程30-31
- 4. 研究一维族中学生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31-34
- 4.1 研究目的31
- 4.2 研究假设31
- 4.3 研究方法31-32
- 4.3.1 研究对象31-32
- 4.3.2 研究工具32
- 4.3.3 施测方式32
- 4.4 结果分析32-34
- 4.4.1 访谈结果32-34
- 4.4.2 问卷结果34
- 4.5 结论34
- 5 研究二维、汉中学生内疚感、自尊对欺负行为的影响研究34-46
- 5.1 研究目的34
- 5.2 研究假设34-35
- 5.3 研究方法35-36
- 5.3.1 研究对象35
- 5.3.2 研究工具35-36
- 5.3.3 施测程序36
- 5.3.4 资料的整理与处理36
- 5.4 结果分析36-40
- 5.4.1 汉族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差异分析36-37
- 5.4.2 维族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差异分析37-38
- 5.4.3 维、汉中学生欺负行为、内疚体验及自尊体验的差异检验38-39
- 5.4.4 维、汉中学生内疚体验及自尊感对欺负行为的回归分析39-40
- 5.5 讨论40-45
- 5.5.1 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40-41
- 5.5.2 欺负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41-42
- 5.5.3 欺负行为的民族差异分析42-43
- 5.5.4 内疚体验及自尊的民族差异43-44
- 5.5.5 性别、内疚体验及自尊对欺负行为的预测作用44-45
- 5.6 结论45-46
- 6 研究三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46-52
- 6.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46
- 6.2 研究目的46
- 6.3 研究方法46-50
- 6.3.1 研究对象46-47
- 6.3.2 研究设计47-48
- 6.3.3 实施干预48-50
- 6.4 结果分析50-51
- 6.5 讨论51-52
- 6.5.1 团体小组成员的筛选51
- 6.5.2 小组成员内疚体验的辅导51-52
- 6.5.3 小组成员自尊感的辅导52
- 6.5.4 小组成员欺负行为发生频率的分析52
- 6.6 结论52
- 7 总讨论52-53
- 7.1 维、汉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差异52-53
- 7.2 维、汉中学生性别、内疚体验及自尊对欺负行为的预测作用53
- 8 研究总结53-56
- 8.1 研究结论53-54
- 8.2 本研究得到的启示54
- 8.2.1 重视校园欺负行为54
- 8.2.2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54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3
- 外文部分(按字母排序)56-59
- 中文部分(按拼音排序)59-63
- 附录63-67
- 后记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轩;;中小学儿童欺负现象研究现状与原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2 何进军;中小学生欺侮行为方式与特点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3 郑咏梅;李守龙;;汉、维、哈族中学生自尊与应付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4 张潮;渠玉红;;高中生自尊、学业自我概念及考试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5 盖笑松;国外校园的反欺侮措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曹晓刚,冯夏婷;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1期
7 张文新;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陈世平,乐国安;国外关于学校情境中欺负行为的研究进展[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万明钢,李奈;侵犯性行为与性别差异的跨文化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张文新,王益文,鞠玉翠,林崇德;儿童欺负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龙艳;维、汉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事件相关电位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陈福;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人际培养对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婉秋;团体心理咨询降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海燕;小学生欺负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5 刘富良;大学生欺负行为及其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焦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万章;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李巧巧;盲人青少年自尊调查与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20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2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