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自然教育的要义与教育可能性的重建

发布时间:2017-09-27 10:40

  本文关键词:自然教育的要义与教育可能性的重建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教育 自然 理性教化


【摘要】:重提自然教育理念,乃是要用自然理念来促进当下教育理念的内在生长,自然不仅仅是作为方法和原则来介入当下教育实践,而是要作为当下教育的整体性的基础,,来介入到当下教育实践之中,全面反思自然何以作为当下教育的内在依据--这种依据不仅仅是事实性,也是价值性的;不仅仅是作为一般性的原则和方法,而更是教育的方向与目标的依据;不仅仅是作为个别性的、个体性教育实践的依据,而是整体性的教育的依据;不仅仅是科学意义上的依据,而是伦理意义上的依据。这乃是自然理念在当下教育中意义凸显的双向维度。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自然教育 自然 理性教化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自然教育的要义:从柏拉图到卢梭人类发展的历程乃是一个走出自然(神)、走向人为的过程。人走出自然,失去了作为纯粹自然的自足性,生存成为一种欠缺,人类必须自己造就生存条件,由此,人类获得独立与行动的权利,开辟自己的生活,人类的文明发端。但自然依然是我们的安身之地,人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纪霖;;“我是十九世纪之子”——王元化的最后二十年[J];读书;2008年08期

2 邓晓芒;;启蒙的进化[J];读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德性品质的审美体现[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2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项志友;马珊;;论法治的人性基础——兼论中西人性观对法治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陈义平;王燕;;论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的内在逻辑生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6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7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9 王丽;;怎样看待学校——解读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田山俊;;论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观与哲学观的角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现U

本文编号:929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29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