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对课堂教学交往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交往,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单向的交往,缺乏多种有效的教学交往组织形式,交往效果比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自身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教学交往研究的现状,并且提出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提出当前课堂教学交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教学交往、有效的教学交往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教学交往这一理念,,探讨了有效教学交往的作用。第四部分在分析有效教学交往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教学交往的实践条件,从实践层面对有效教学交往进行研究。第五部分是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策略研究,同时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为提高课堂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笔者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从实践层面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第六部分是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评价,笔者从教学交往的主体、活动以及效果三个层面来评价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交往 教师 学生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一 研究背景9-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一) 理论意义10
- (二) 实践意义10
- 三 文献综述10-16
- (一) 有关教学交往的国外研究10-13
- (二) 有关教学交往的国内研究13-15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15-16
- 四 研究方法16-17
- (一)文献研究法16
- (二)观察法16
- (三)案例分析法16-17
- 第二章 目前课堂教学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7-23
- 一 目前课堂教学交往存在的问题17-20
- (一) 交往形式单一17-19
- (二) 交往存在虚假成分19
- (三) 忽视心理与非语言的交流19-20
- 二 原因分析20-23
- (一)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20-21
- (二)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21
- (三) 学生主体意识缺失21-22
- (四) 教师教育方式偏颇22-23
- 第三章 教学交往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23-34
- 一 教学交往内涵解析23-27
- (一) 教学交往的定义23-25
- (二) 有效教学交往的概念25
- (三) 常见的课堂教学交往形式25-27
- 二 教学交往的理念27-29
- (一) 作为教学本质概念的教学交往27-28
- (二) 作为教学方法论的教学交往28
- (三) 作为教学价值论的教学交往28-29
- 三 有效教学交往的功能29-34
- 第四章 有效教学交往的特征及其实践条件34-42
- 一 有效教学交往的特征34-38
- (一) 有效教学交往的主体特征34-35
- (二) 有效教学交往的活动特征35-36
- (三) 有效教学交往具有整体性的效果36-37
- (四) 有效教学交往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37-38
- 二 有效教学交往的实践条件38-42
- (一) 影响有效教学交往的因素38-39
- (二) 实现有效教学交往的条件39-42
- 第五章 提高课堂教学交往有效性的策略42-56
- 一 构建适合教学交往的课堂空间结构42-43
- 二 教学交往过程从预设到生成43-46
- 三 重塑师生情感,在课堂中设置真实的情境46-51
- (一) 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46-47
- (二)在课堂教学中设置 真实的环境47-51
- 四 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51-52
- (一) 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对话51-52
- (二) 对话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之上52
- 五 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52-56
- (一) 问题式教学方式53-55
- (二) 三三六教学方式55-56
- 第六章 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评价56-60
- 一 评价教学交往的主体56-58
- (一)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交往,要体现互主体性56-57
- (二)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交往,要体现平等性57
- (三)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交往,要体现自控性57-58
- 二 评价教学交往的活动58-59
- (一)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要充分体现互促性58
- (二)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要充分体现互惠性58-59
- (三)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要充分体现互馈性59
- 三 评价教学交往的效果59-60
- (一)有效教学交往的效果要具有层次性59
- (二)有效教学交往的效果要具有全面性59-60
- (三)有效教学交往的效果要具有发展性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勇,阎水金;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刘思佳;高瑜;;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交往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3 陈旭远;关于交往与教学交往的哲学认识[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5期
4 唐荣德;试论教育适应学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王鑫;温恒福;;教学交往的溯源与实践条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7 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8 李小红;论我国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场与失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3期
9 冯建军;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10 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燕;教学交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祖英;小学课堂教学交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香元;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淑贤;社会学视野下的有效教学交往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7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4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