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方法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方法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均衡指数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因子分析法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是一个国际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契合了时代特征的新式教育发展观与教育理念,一直都是各个国家与教育组织以及教育学者的关注热点。教育均衡的核心在公平化与民主化,教育领域研究普遍都证明,教育均衡发展能够使经济增长、减少贫富差距和使收入更加均等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和公平。 关于教育均衡的理论性研究非常多,但是我国的教育均衡综合水平怎样进行具体测量与评价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在系统的归纳总结了区域差异水平的指数以及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以教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多元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选用了三类主流统计指数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综合指数进行实证的比较分析,旨在选择最适合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的综合指数法。 本研究按经济发展水平抽取了湖南省、辽宁省、四川省,每个省抽取了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在每个抽取12个学校,采用泰尔系数法、基尼指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对三个省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指数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湖南省双清区教育区域间差异较小,泸溪县与醴陵市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较严重;辽宁省阜新市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程度相对高,近几年也没有太多改善,鞍山市与辽中县的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相对比较高,但辽中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部学校之间不均衡性有增加的趋势,鞍山的义务教育均衡水平近年来提高较明显;四川省双流县与乐至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逐年有所上升,德阳市的义务均衡均衡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从基尼指数与泰尔指数的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尼指数较概括抽象的反映一个省的或者一个县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但不太适用于学校之间的差异水平,泰尔指数则能够反映县域内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因子分析法较适用于反映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之,最能体现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为基尼指数,而进行县域或者校际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则可以采用泰尔指数,因子分析适用于对省际或者校际义务教育均衡水平排名。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指数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因子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引言和文献综述11-29
- 1.1 概念的界定11-16
- 1.1.1 统计指数11-14
- 1.1.2 均衡与教育均衡14-15
- 1.1.3 义务教育均衡指数15-16
- 1.2 国内外统计指数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6-19
- 1.2.1 国内外统计指数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6-18
- 1.2.2 国内外教育均衡指数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8-19
- 1.3 研究方法19-25
- 1.3.1 基尼指数19-21
- 1.3.2 泰尔指数21-23
- 1.3.3 因子分析法23-24
- 1.3.4 差异指数法24
- 1.3.5 人类发展指数24-25
- 1.4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提出25-26
-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26-29
- 1.5.1 研究目的26-27
- 1.5.2 研究意义27-29
- 2. 研究方法29-44
- 2.1 样本的抽取29-33
- 2.1.1 湖南省的取样29-31
- 2.1.2 辽宁省的取样31-32
- 2.1.3 四川省的取样32-33
- 2.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的形成33-38
- 2.2.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的要素33-35
- 2.2.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指标的编制35-38
- 2.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研究方法38-44
- 2.3.1 基尼指数的通式与标准39-41
- 2.3.2 泰尔指数的通式与分解41
- 2.3.3 因子分析法的因子模型与因子载荷矩阵41-44
- 3. 研究结果44-64
- 3.1 泰尔指数法44-47
- 3.1.1 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泰尔指数44-45
- 3.1.2 辽宁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泰尔指数45-46
- 3.1.3 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泰尔指数46-47
- 3.2 基尼指数法47-50
- 3.2.1 辽宁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尼指数47-48
- 3.2.2 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尼指数48-49
- 3.2.3 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尼指数49-50
- 3.3 因子分析法50-60
- 3.3.1 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50-55
- 3.3.2 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55
- 3.3.3 辽宁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55-60
- 3.4 不同指数的比较60-64
- 3.4.1 湖南省指数方法的比较60-61
- 3.4.2 辽宁省指数方法的比较61-62
- 3.4.3 四川省指数方法的比较62-64
- 4. 讨论64-68
- 结语66-67
- 不足与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良;彭燕梅;;县域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席婷婷;;我国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J];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吴石;刘兵;;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性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陕西省数据[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林江;黄亮雄;孙辉;;贸易开放度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吗——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非参数估计[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5 王铮;;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的教育投入绩效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6 贺京同;冯尧;;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刘倩;李录堂;;基于DEA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效率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郑宇梅;;湖南省区域收入差距测度与分析——基于MLD指数[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九生;;流域洪涝指数方法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2 刘新波;张丽华;;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制度根源的实证分析[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广胜;江金启;;我国农村区域收入不均等变动趋势的经济学解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袁泉;杨晓松;;基于拓扑马蹄理论的系统动态复杂性分析的综述[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帅方敏;王新生;朱超平;余瑞林;张红;孙艳玲;;中国省级行政区边界的形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蔡敏;王政;;Z指数方法在小流域洪涝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罗继红;贾孝红;;应用VSP波阻抗反演预报地层压力[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王净;李亚春;景元书;;基于MODIS数据的水体识别指数方法的比较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邓斌;王江;陈立松;;Ghostburster模型的混沌分析与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春梅;吴启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政治周期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明;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情况[N];中国信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方;买哪款车最“满意”[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崔进贤;用户最不满意汽车的维修服务[N];中国工业报;2004年
4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赵振华;研究新进展:多视角观察收入差距问题[N];北京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方;哪款轿车消费者满意度最高[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曹婧逸;收入分配的中国式困局[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7 关山雁(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日本车险理赔社会化[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财富证券;证券组合选择的优化法[N];证券日报;2004年
9 陈甬沪;重视统计方法创新 提升服务经济水平[N];中国工商报;2003年
10 钟蓝;值得赞赏的企业评介新尝试[N];中国信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平性与效率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瑾;随机指数方法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马骊;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行业收入差距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4 郝大明;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陈亮亮;我国不同地区产业间资源分配不均衡有关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朱建芳;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鸿武;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赖作莲;城乡就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姗姗;中国工资调整指数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方法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默;基于泰尔指数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罗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构成因素分析——1987-2007[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昌兴;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牛秀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基尼系数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张蕾;FDI对八大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7 闵建利;江西省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1990-2004)[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刘学良;收入差距的度量、分解和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09年
9 帅军;江西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张墨格;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48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4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