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的观点及其批评

发布时间:2017-09-30 12:17

  本文关键词: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的观点及其批评


  更多相关文章: 受过教育的人 教育概念 彼得斯 认知标准


【摘要】:"受过教育的人"的概念是彼得斯教育哲学的出发点。他不仅将它作为教育的内在目的,而且通过这个概念确立了认知标准在教育概念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彼得斯的观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在知识上显示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拥有"善的知识"。然而,德尔、怀特、马丁等批评者认为,彼得斯的这一观点主要是形式化的、先验性的、男性主义的,因而是不完备的。在辨析这些批评合理性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彼得斯有关"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表面上具有普遍的、客观的和先验的特征,实则浸润着彼得斯个人的教育理想和西方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
【关键词】受过教育的人 教育概念 彼得斯 认知标准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2007EJY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2011年12月30日,“伦敦学派”(LondonLine)的先驱理查德·斯坦利·彼得斯(RichardStanley Peters)在伦敦与世长辞。1962—1983年,这位教育哲学家曾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教育哲学教授,是英国教育哲学学会(PESGB)的创立者和首任主席,同时也是该学会会刊(Proceedings)及随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进;;试论高职语文教学的文学理性塑造功能[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阎顺利;白晓玲;;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之比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晓永;西方法治传统初探──试论西方中世纪之前的法治理论及其思想渊源[J];河北法学;2001年01期

4 周红阳;;越过边境去立法——柏拉图《理想国》的一个注脚[J];河北法学;2007年03期

5 樊建民;;中国现代刑法规定亲属包庇的必要性[J];河北法学;2009年10期

6 胡启忠;;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之关系辨正[J];河北法学;2010年03期

7 杨储华;;理性的法治与人治[J];河北法学;2010年09期

8 明航;关于教育的教育性思考——兼论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之比较[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金今花;柏拉图理想政治模式阐释──从“哲学王”到政治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Z1期

10 闫留义;;论超越政府的自利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蔡芳;罗祖兵;;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目的——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现实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万劲波;;弘扬绿色奥运精神与共建生态文明秩序[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东建;;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俊;;公私利益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动态有效性:经济思想史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雪林;转型经济中我国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琪;高中学优生群体的德育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超;中国法治进程中罪犯知识产权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超有;;几种常见的教育概念[J];玉林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2 刘云生;“对话”:引发教育深层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7期

3 项贤明;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概念[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6期

4 鲍嵘;教育科学概念的形成──兼谈教育概念的教学[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5 马凤岐;教育概念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6 黎军,张大玲;对素质教育概念与特征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重志;;教育的局限与教育的完成[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11期

8 孙贵权;关于教育基本概念的创新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佚名;;教育概念[J];内蒙古教育;2010年10期

10 何浩为;;以彼得斯的工业化理论探讨我国的网络教育[J];考试周刊;2009年4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秉翰;;教育解放人——兼议马克思“解放”的一个命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吴甸起;;一部有理论品格与实用价值的德育新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概论》评介[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3 蓝建;;应重视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关于教育的历史转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万伦宇;;浅析网络教育概念及功能定义[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勇;还应试教育概念以本来面目[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王笠舟;“大”楼盘“小”学校的隐忧[N];昆明日报;2009年

3 高建平;教师对学生影响的再思考[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4 ;专家学者:给素质教育以科学认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刘云杉;“The Educated Person”or“The Educated Male”?[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罗添;在线教育为何开花易结果难[N];北京商报;2007年

7 康丽;落实素质教育 教师更要有创新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姜英敏;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及其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刘汉辉;终身教育视野中的人口素质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茂;美国酝酿男女分班教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雷云;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少华;中国教育从以“学”为中心到以“教”为中心的转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教育:内涵、价值与趋向[D];苏州大学;2003年

3 张颖;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晓玲;美国P-16教育改革政策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颖;澳大利亚双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威;日本国际理解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迁;张居正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畅;论知识本位教育面临挑战以及我们的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兰久;小凉山区教育反贫困的制约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晓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48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48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