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教师思想初探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教师思想初探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教育领域中一位成绩卓著的开拓者。他不仅论述自己的教育主张,还从事教育活动,因此有着极其丰富的关于教师思想的论述,为我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梁启超的教师思想主要从以下三部分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一部分考察了梁启超教师思想的形成。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奠基阶段,从出生到进入万木草堂之前是知识准备时期;萌芽阶段,经过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的实践,教师思想开始萌芽;形成阶段,从政的经历,流亡日本,欧洲游历归来,梁启超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师思想,渐成体系;丰富阶段,回归学校教育的梁启超教师思想已经逐步丰富。继而从时代、家庭、关键人物因素探讨其教师思想的成因。 第二部分叙述了梁启超教师思想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梁启超重视教师在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二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包括师生合一性、利己利他性、绝对自由性、以身立教性、尽人之性性、趣味真长性;三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四是梁启超的师范教育,他视师范教育为群学之基,制定了师范教育体系,开启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理论的先河;五是如何做一个教育家,梁启超认为教育家要淡泊明志、献身教育,具备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奋发进取,百折不挠。 第三部分分析了梁启超教师思想的特点以及现实意义。主要体现为:实践付诸与理论创新的统一和零散与思想系统的统。他的教师思想是在充分吸取历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经历和近代社会背景提出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我们现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准确把握教师特点,建构教师思想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且能针对我国现今存在的一些教师问题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梁启超 教师思想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5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一) 梁启超教师思想缺乏系统研究8
- (二) 梁启超教师思想具有现实意义8-9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9
- (一) 研究目的9
- (二) 研究意义9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9
- (一) 研究思路9
- (二) 研究方法9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9-10
- (一) 研究的重点9-10
- (二) 研究的难点10
- (三) 研究的创新点10
- 五、文献综述10-15
- (一) 梁启超教育思想研究综述10-14
- (二) 梁启超教师思想研究综述14-15
- 六、概念界定15-16
- (一) 教师15
- (二) 教师思想15-16
- 第二章 梁启超教师思想的形成16-31
- 一、梁启超教师思想的形成阶段16-27
- (一) 奠基阶段16-18
- (二) 萌芽阶段18-20
- (三) 形成阶段20-24
- (四) 丰富阶段24-27
- 二、梁启超教师思想的形成原因分析27-31
- (一) 时代原因27
- (二) 家庭原因27-28
- (三) 关键人物28-31
- 第三章 梁启超教师思想的主要内容31-46
- 一、梁启超论教师的地位与权利31-33
- (一) 梁启超论教师的地位与作用31-33
- (二) 梁启超论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3
- 二、梁启超论教师的职业特点33-36
- (一) 师生合一性——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生命是并合为一的34
- (二) 利己利他性——教育是一种自利利他不可分的活动34
- (三) 绝对自由性——绝对的自由,一点不受恶社会的限制34-35
- (四) 以身立教性——以身作则35
- (五) 尽人之性性——教人者务发挥人之本能35-36
- (六) 趣味真长性——乐在教育36
- 三、梁启超论教师的职业素养36-41
- (一) 梁启超论职业道德36-38
- (二) 梁启超论职业知识38-39
- (三) 梁启超论职业能力39-41
- 四、梁启超论师范教育41-42
- (一) 梁启超论师范教育的地位41
- (二) 梁启超论师范教育系统41-42
- (三) 梁启超论师范教育内容42
- 五、梁启超论如何做教育家42-46
- (一) 什么是教育家43-44
- (二) 教育家怎么做44-46
- 第四章 梁启超教师思想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46-53
- 一、梁启超教师思想的特点46-48
- (一) 实践付诸与理论创新的统一46-47
- (二) 论述零散与思想系统的统一47-48
- 二、梁启超教师思想的现实意义48-53
- (一)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权利义务,充分发挥教师作用48-49
- (二) 重新审视教师的职业特点49
- (三) 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49-50
- (四) 重视师范教育,推进师范教育改革50-51
- (五) 努力培养新时代教育家51-53
- 第五章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惠娟;;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品格教育思想初探[J];才智;2011年11期
2 赵惠娟;刘西岳;;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中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J];才智;2011年19期
3 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刘黎明;;论蔡元培的研究型教师观[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王晋丽;;论梁启超的学习思想[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赵国权;试析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改革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06期
7 刘秀英;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述评[J];呼兰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8 于桂霞;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9 董方奎;;评梁启超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教人学做人[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刘海鸥;论梁启超兴女学的伦理意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永进;梁启超的学校教育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叶前进;梁启超的教育现代化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常刚;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鲁春燕;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史莉琴;梁启超女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碧丹;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邵引娣;梁启超女性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寒曦;梁启超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0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7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