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课程设计取向的哲学溯源

发布时间:2017-10-05 07:07

  本文关键词:课程设计取向的哲学溯源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设计 取向 哲学


【摘要】:课程设计取向是对知识、学生及社会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权衡之后做出的价值选择。课程设计有学科中心、学习者中心和问题中心三种取向,每种取向都有其哲学依据。学科中心设计理念主要源自于永恒主义、要素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想;学习者中心设计理念主要源自于进步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问题中心设计理念主要源自于改造主义的哲学思想。课程设计者吸收不同的哲学流派思想,进行课程的设计,形成不同的课程设计取向。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课程设计 取向 哲学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是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和安排”。[1]在组织安排的过程中,会涉及价值选择的问题,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课程设计有学科中心、学习者中心和问题中心三种基本取向。以下将分别就这三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续润华;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课程论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蓉;;进步主义教育的课程观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3 王军强;;试析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及其课程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4 刘茂军;孟凡杰;;要素主义课程观的价值与代价探析[J];教育探索;2012年01期

5 马素萍,孙宏恩;论改造主义的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和学新;;永恒主义课程思潮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立;舒娅;;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植入与实施[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丁邦平;;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关系新探:基于比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3 陈时见;王芳;;21世纪以来国外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4 庞海燕;;远程教学评价策略探究[J];才智;2009年35期

5 孙泽文;左菊;胡璇;;学科中心课程:内涵、理论假设及组织方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6 黄欣;;后现代语境下的综合英语课程内容冲突与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4期

7 李建欣;朱法娟;;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7期

8 冀伟伟;;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贾万刚;;科学教育:生涯发展的视角[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陈斐;;从“自力更生”到“和谐共生”——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愿景[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学智;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红洋;高中综合科学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颜中杰;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9 常思亮;大学课程决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忠政;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春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丽萍;从走近到走进研究性学习课程[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探索[D];河南大学;2011年

5 黄东斌;提高大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种华东;智力障碍学生性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丽芳;初中生公民责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娟;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秦朗;普通高中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欣;幼儿教师语言领域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贵仁;价值与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2 娄立志;课程观与教育代价[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3 宋秋前;行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4 袁振国,周军;教育代价与教育决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5 张华;美国当代“存在现象学”课程理论初探[J];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05期

6 刘要悟;李定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再评[J];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7 李森,李霞;论参与性教学的背景、内涵及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靳玉乐;董小平;;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冲;;关于教育目的的理性思考——兼论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取向[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6期

2 单新涛;;技术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表现、成因及评判[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英杰;;浅论公民教育取向的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胡韬;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新取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汪胜亮;张婉春;;积极心理学取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袁宗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3期

7 李祖祥;;教科书分析的三种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8 廖辉;;教学研究的不同取向及其视阈的融合[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9 蒋丽丽;;道德学习:现代道德教育的取向[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莉君;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兼论新课程的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超;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大学生的应对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新露;;语言教学与电子课件设计理念[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和平;;教育史学功能及其内在三层次结构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程方平;;《尚书》与古代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程方平;;《尚书》与古代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田山俊;;论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观与哲学观的角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朱国仁;;论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方晓东;;西塞罗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程从柱;石中英;;论尼采的历史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学生及家长的“功利”取向是怎么来的?[N];工人日报;2009年

2 朱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取向,以教育惠民利民为宗旨[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李振芳;打造优秀学校文化形成共同价值取向[N];青岛日报;2011年

4 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 厅长 郭虎;“学有所教”目标下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N];宁夏日报;2009年

5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校长 朱震东 武汉市育才小学副校长 张念强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关明福 武汉市实验学校校长 苏先照;课程改革之我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 邬志辉;学校布局调整要坚持民本取向[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陈时见 朱利霞;一元还是多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长江师范学院 付茁;不妨给“概念公开课”留有一席之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马云鹏 唐丽芳;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刘五香 郝正伟;如何做好新课程教学设计[N];临汾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恰;教师培训教材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明;基于设计理念的教学过程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洪兰;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研究及我国教育目的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羊冯;论教师美的两种取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丽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亲子互动网络课程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学鲁;我国高校传统校区的建筑及其外环境更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6 李霞;多元性教学理念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齐海鹏;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丫丫;理解课程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红梅;我国综合课程实施中教师的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5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75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