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关系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生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A型行为 焦虑 抑郁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贵阳中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的关系,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4所中学共620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A型行为问卷、中学生焦虑量表及中学生抑郁量表调查;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标准测量身高、体重等。结果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7.6%(171/620),其中男生104人,占53.9%,女生67人,占4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抑郁得分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焦虑检出率为36.3%(225/620),其中初中生100人,占44.4%,高中生125人,占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P=0.00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适应、学习压力、A型行为、焦虑、体重是影响中学生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是抑郁状态的保护因素。结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A型行为及焦虑与中学生抑郁状态有关。
【作者单位】: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贵阳市第18中学医务室;
【关键词】: 中学生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A型行为 焦虑 抑郁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规划项目(0703078) 贵阳医学院青年基金(k2007-1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近年来,青少年抑郁患病率出现上升且发病年龄偏小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人格、心理应激、生活方式、不良行为等与中学生抑郁状态有密切联系[1-3]。为了解中学生心理社会因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美玲;;福州市初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李亚飞;唐义珍;张迪然;翁剑驰;王卫国;;2364名高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抑郁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年03期
4 邓厚才;杨敬源;邓冰;庹安写;黄列玉;杨平;包毅敏;;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8期
5 黎雪松;邓碧兰;;高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9期
6 廖全明;;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5期
7 王极盛,丁新华;中学生焦虑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8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9 丁新华 ,王极盛;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10 郭兰婷 ,张志群;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童年经历、家庭和学校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鑫伟;;试析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杨平;周yN;;多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卞国琴;吴曼丽;;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章秀娟;邵爱银;毛月满;;余姚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J];安徽医药;2006年03期
5 张筠;临床按摩应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J];按摩与导引;2003年06期
6 田雨海;魏锦峰;;按摩配合心理安慰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倍增[J];按摩与导引;2007年05期
7 唐萍;;大学生转型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8 夏志华;;恶性肿瘤的心理治疗[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颜顺荣;高文贤;孙荣;;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康复训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黄晓丽;詹健;;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手术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王蓓;王静;程曼;;肾穿刺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及护理对策[A];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马亚平;马宁;;家庭环境变迁与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照研究[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越;李秋娟;刘岩;;个性化全程心理干预对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影响[A];吉林省护理学会2008学术年会暨护理技能培训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周琳;钟球;高翠南;蒋莉;陈瑜晖;许卓卫;;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健康需求量表的信度、效度及敏感性评价[A];中国防痨协会科普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白娟娟;;心理行为干预对隆乳术患者负性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A];2013年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外科护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秦小金;;心脏再同步治疗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A];2012年河南省介入护理新技术及护理管理高级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波;医院管理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董晶晶;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城市健康生活单元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施炳龙;身心应激大鼠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潘毅;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常见证型计量诊断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邓春;心理应激人群中医常见证的病机研究及计量诊断新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何建华;心理应激人群应激损伤发生机制与中医证候相关规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文星;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胜利;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脑老化的影响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4 王杨;针灸经筋结点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益阳;恶性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应激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杨柳青;2008年莒南县居民死因谱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与英语学习态度之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克;优势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抗逆力状况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郭利娟;高中生对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周毅刚,郭玉江;河南省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3 余欣欣,叶发钦;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范亚峰,王小合;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年17期
5 潘建男,郑胜圣,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6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7 张枫;刘毅梅;王洁;马晓健;陆雪倩;;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8 马存燕;邹泓;左占伟;;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9 范春玲;唐登华;赵德明;徐惯侠;刘恩平;尹国兴;陶怀颖;;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10 王淑燕;李文雅;;初中生考试焦虑、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梅玲;赵悦淑;靳彦琴;;父母职业对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影响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9期
2 柴江;王嘉毅;;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2期
3 赵玉芳;赵守良;;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中学生震后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4 于华林;韩利群;王鹏;高峰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薛朝霞;卢莉;梁执群;;大学新生生活应激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6 刘丽萍;王宏;;重庆库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及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08期
7 王亮;张英;;高中生主要生活事件、情绪调节与焦虑的关系[J];教师;2010年14期
8 冯正直;张大均;杨国愉;;抑郁中学生自我相关生活事件的编码特点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2期
9 韩耀静;姜乾金;夏泳;;心理及社会因素对技校生心身反应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10 顾援;;1736名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华林;;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黄盈;马丽莉;梁宝勇;;对中学生生活应激和困扰症状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张继明;;中学生日常烦恼和缓冲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江琦;张大均;;不同考试心理问题水平学生认知偏好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曹煜波;张凯;;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锻炼类型对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马伟娜;徐华;;中学生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与情绪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姜红梅;侯晓华;;NERD患者生活事件、生活质量与症状间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9 穆怀利;刘金凤;;生活事件、个性特征与银屑病的相关对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李育辉;张建新;叶界佑;;如何测评应激源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条件概率的角度解析应激源的发生率与强度之间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成雄 王玉国;市三运会暨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N];天水日报;2009年
2 赵文;中学生为何不认技校这条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4 朱剑慧;以色列中学生:成绩不是生活的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石雨川;穿要名牌 吃要精美 用要高档观[N];雅安日报;2008年
6 黄艾禾;一个另类中学生的写作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会实践 中学生不能毕业[N];宝鸡日报;2009年
8 记者 邵涌河;我市一中学生发明英文规范 书写训练方案获国家专利[N];赤峰日报;2010年
9 高密市第五中学 吴宾;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探究[N];学知报;2010年
10 ;迷失在“伊甸园”[N];自贡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红政;陆军新兵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政疆;精神应激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5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6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10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萍;sICAM-1与心理社会因素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2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冶;内观法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丽;中学生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刘君晓;中学生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熊建华;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丛艳玲;中学生心理应激的认知评价特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贺社新;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邹兵;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10 祁畅;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6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7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