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的课堂行为规范新探
[Abstract]:Physical cognition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in psychology. The theory of physical cognition mainly refers to the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perience and mental state. In recent years, physical cognition has leapt to the field of cognitive science and the most advanced field of philosophy, which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ance cogni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educational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classroom behavior norms need to be re-examined and even faced with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江苏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梅;;透视课堂——对一些课堂规范的审视[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齐学红;;教育中的身体隐喻[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1期
4 钟启泉;;从课堂失范走向课堂规范——兼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1期
5 钱旭鸯;;课堂规范论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1期
6 何森林;;论课堂场域里的规训[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潘希武;;课堂规范三问[J];基础教育;2008年11期
8 张之沧;;论身体认知的逻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先文;;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赵英;;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四维度课堂概念重构[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李学;王端香;;对话型大学课堂的三重意蕴及其实施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9期
4 李明;;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意义、问题与改进策略[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张威;郭永志;;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年05期
6 李海峰;;虚拟鲫鱼解剖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0期
7 陈海娟;;学习共同体在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36期
8 宋春蕾;韦洪涛;;具身认知论与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的生态效应[J];教育观察;2013年01期
9 梁浩;;具身认知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学理论;2014年06期
10 毛景焕;刘林;王彩霞;;论课程作为高校的直接产品与核心保障[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向东;刘邦凡;;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小涵;认知系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钱旭鸯;电子人教育的挑战[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成;青奥会:理想追寻与价值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杨晓峰;课程文本中的身体建构[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芙蓉;历史与现实之间—《朗读者》与“平庸的恶”[D];海南大学;2011年
2 靖东阁;高中学生反学校文化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陈艳;隐性课程在初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岷;身体·体育·文化[D];苏州大学;2007年
5 幸娟;关于教育管理中隐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芳;人之身体的教育关注[D];河南大学;2009年
7 王涪蓉;幼儿园班级活动规则及其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晓蕾;课堂教学生活中学生身体问题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革;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传奇;身体理论视野下的体育修身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徐献军;;身体现象学对认知科学的批判[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3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两代认知科学[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4 程天君;无穷小的细节与无限大的权力——学校纪律与日常规范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5 胡敏中;认识论:从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到后现代主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04期
6 黄和斌;关于认知语言学哲学观的几点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路寻;;对梅洛-庞蒂与拉可夫、约翰逊的涉身哲学思考[J];心智与计算;2008年03期
8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9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10 江怡;;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第二次革命”[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小琴;;中学生作息制度中的体育[J];考试(中考版);2007年03期
2 陈健飞;吕晓昌;;关于城市小学生家长对子女参与身体活动态度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陈晓林;;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绪效益[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5期
4 陈晓荣;李可基;;我国成人步行和慢跑基本特征与代谢当量初探[J];营养学报;2010年05期
5 李文川;;身体活动干预与老年人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0年06期
6 小野三嗣;碧潭;乃英;;运动与身体[J];辽宁体育科技;1982年05期
7 景丽萍;体育教学中怎样运用讲解法[J];浙江体育科学;1997年05期
8 王健;澳洲中学体育课程标准简介及思考[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3期
9 陈红;身体活动提高青少年自尊水平机制的分析[J];体育学刊;2003年01期
10 于涛;;从哲学角度再认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长好;储先云;;身体活动对执行控制功能的积极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胡佑红;张春华;陈文鹤;;四项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李可基;;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和活动量[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锺宝弘;廖立同;相子元;;不同速度平地与跑步机跑步身体活动量之差异比较[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程改平;曾果;刘婧;冯敏;郭宏霞;;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A];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葛春林;姚蕾;赵亮;;从身体活动的体育到教育的体育[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程改平;曾果;刘婧;冯敏;郭宏霞;;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A];“全国老年营养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营养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会议录[C];2008年
8 熊明生;;身体活动领域青少年儿童的同伴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黄玲玲;许远理;;情感是认知的一种形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君石;;膳食、营养、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尹岩 徐振刚;中国人应当怎么吃[N];中国食品报;2008年
2 项铮;脂肪过多是致癌主要危险因素[N];科技日报;2007年
3 杨步月;世界癌症研究专家提出10条防癌新建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杨六香;提出预防癌症十大建议[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记者 黄萱;世界癌基会向全球发布防癌“10建议”[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郑灵巧;最新癌症预防报告提示什么[N];健康报;2007年
7 郑灵巧;脂肪过多增加患癌风险[N];健康报;2007年
8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慢病防治专家组 顾学琪;步行是最好的运动(一)[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钟杰;全民健康 走进九江[N];九江日报;2008年
10 荣祥邋丁云;“生活方式病”成健康大敌[N];扬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利楠;北京市城区小学生身体活动干预效果及效果持续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许昭;理性与情感干预对身体活动的促进—熟虑与冲动双系统模型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戈莎;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房红芸;FTO基因与我国汉族儿童肥胖的关系及其对膳食和身体活动的影响[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马玉霞;社会经济地位及膳食相关因素对我国九省区成年居民血压状况的影响研究(1991-2009)[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6 张波;古代中国和希腊体育竞赛历史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小涵;认知系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宏正;世界健康城市老年人健康与健康体适能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武雪莲;美国低收入家庭幼儿肥胖预防控制的运动与膳食干预模式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凌奕;对美国《国民身体活动计划》中促进学生身体活动措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郭为;成都市中学生身体活动与抑郁现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茜;健康促进模型对中年超重与肥胖者身体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孙昌文;我国蒙古族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及其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5 杨辉;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与体质健康现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阳;德国大学新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赵国明;不同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影响的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卢会醒;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抑郁状况调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9 李晨;文体活动对保持北京城区中老年人基本认知能力的差异比较[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王蕊;小学课堂中的自由与规训问题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86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8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