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后现代教育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11 07:51
【摘要】:多元文化教育自美国学者班克斯2004年基本界定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被逐渐展开,而高速发展、极度开放的后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对它产生相当的推动作用。在教育公平中,基于超限网络的MOOC,正在"超仿真"地获得与现实学校学生同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民族同一性中,基于无线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的"无国界教室",正为少数族裔成员的自我认同智慧搭建起一个多元文化的全球性课程空间;在文化理解中,富含三种素养的在线导学教师正在使少数族裔学生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生成一种以大数据处理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媒体素养。所有这些表明,后IT时代教育技术正在为蓬勃兴起的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越来越实在的技术保障。
[Abstract]:Multiculturalism educ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in the world since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the American scholar Banks in 2004,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extremely open post-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it. In educational fairness, MOOC, based on the transcendental network is gaining the same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ability as the real school students. In national identity, the "classroom without Borders", which is based on wireless technology,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mobile technology, is creating a multicultural global curriculum space for the self-identification wisdom of ethnic minority members. In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nline tutoring teachers rich in three kinds of literacy are making minority students form a digital technology media literacy with big data as the core in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society. All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post-IT era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providing more and more practical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the flourishing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穆罕默德·艾利,武艳 ,张伟远;开放和远程教育中的员工培训与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2 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年03期

3 周艳;虚拟现实与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红;朱静;;合肥地区大学生媒介认知和媒介参与状况调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嘉伟;陈立桥;;我国东部山区综合开发配套远程培训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袁宏刚;;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杜忠锋;;对我国大学生优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今传媒;2006年08期

5 陆晔;;媒介素养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J];今传媒;2008年02期

6 闫培培;;浅析微博的媒体话语权构建方式[J];今传媒;2011年09期

7 杨青山;;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J];才智;2009年32期

8 于媚;;媒介对受众社会影响分析[J];传媒观察;2009年09期

9 朱黎丽;;加强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与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艳华;;传播素质与媒介素养辨析[J];当代传播;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郭中实;周葆华;陆晔;;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一个理论关系模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李永健;李萍;;“博客”建构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马希平;;从媒介素养的提升到构建音乐基础学科的课件平台[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韩永红;;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樊亚平;马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媒介素养之现状与问题——以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8 杨涛;;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熊艺;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殷晓元;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健康;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浙江大学;2006年

8 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杨;凤凰电视文化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文;论媒介素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晓霞;信息时代警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子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彩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成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丽莹;网络远程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小莹;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毛慧;大陆少儿网站与城市儿童使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昕言;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文莹;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沁平,怀进鹏,,李波,沈旭昆;虚拟现实研究概况[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月明丹;校本课程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J];学术探索;2003年S1期

2 叶小红;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徐继存,秦志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王鉴;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批判[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黄红霞,王建梁;多元文化教育:加拿大的经验及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王辉;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教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张九洲;文化多元与多元文化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2期

8 曾煜;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10 徐莉;何茜;;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白亮;;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学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与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品性[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杨令侠;;论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5 韩永红;;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雪英;;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徐扬;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寻求多民族共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中国教育报编委、教育之春系列沙龙媒体顾问团副主席 刘华蓉;多元文化教育面临诸多瓶颈[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曹颖新;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N];学习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翟晋玉;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世界性思维[N];中国教师报;2012年

6 ;重视多元文化教育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延边大学党委宣传部;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特色发展战略[N];延边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惠娟;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有效促进教育公平[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马效义;以色列:四类学校体现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侠;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许贞;在沪韩国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龙藜;中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比较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7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8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汤琳;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成长追叙与前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民族学生冲突的根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4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324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5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