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小学生对电子书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3 17:14
【摘要】:该研究的目的是要研发小学生使用电子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量表,并分析当前小学生对电子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整体情况。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问卷调研了我国某省6672名(6-12岁)使用过电子书的小学生群体。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普遍认为电子书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业表现,但易用性较差。年级对学生的电子书感知易用性有显著影响,低年级学生(1-3年级)在感知易用性上比高年级学生(4-6年级)分数高。电子书的使用时间对学生的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影响,电子书使用时间超过3个月的学生在感知有用性上获得的分数比使用时间低于3个月的学生高。此外,不同性别的小学生电子书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不存在显著影响。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scale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o analyze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of e-books. The main method is to survey 6672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6-12 years old) who have used e-books in a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e-books can enhanc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the ease of use is poor. Grad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ceived usability of e-books, and the scores of junior students (grades 1-3)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enior students (grades 4-6). The usage time of e-book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students. Students who spend more than three months get higher scores on perceived usefulness than students who spend less than three months.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ceived usability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智能英语学习资源的建设策略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AJA12132) 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项目“泛在资源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KM201310028016)成果
【分类号】:G434;G6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电子书包已然十年[J];教育;2010年22期

2 石鹏峰;;持续推进“电子书包”的若干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3 石鹏峰;;“电子书包”:小荷又露尖尖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4 ;上海8所学校开始试点“电子书包”[J];电脑与电信;2011年06期

5 陈圣日;;我们迈出的第一步——“电子书包”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6 于伟;;上海:电子书包有望5年内普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0期

7 肖从华;;我们如何面对“电子书包”[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8 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年07期

9 庄岩;;数字化学习的创想在这里荡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10 ;新加坡大规模使用电子书包[J];科技与出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寿阳;;不远的未来[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斌;电子书包促教育模式创新[N];计算机世界;2007年

2 李莉;推广“电子课本”是否可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江苏省昆山中学 洪敏;电子书走进课堂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丁华艳 陈峰;人大代表再提开通校车[N];华夏时报;2006年

5 魏衍亮;网络教育系统与方法专利技术扫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6 记者 陈丽霞;上海中小学有望5年内推广电子课本[N];联合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钟伟;数字图书馆教育:教育城域网的重要“支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安徽省怀远县实验小学 邵志武;网站联盟让我们一起牵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惠;电子阅读内容平台面临三大挑战[N];中国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海霞;上海试水电子课本引热议 推广面临三大难题[N];通信信息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晓蕾;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互动教育玩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炯;基于WEBPC技术的网络学习与移动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宿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电子教材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晓明;EPUB格式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9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329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