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学校道德教育的关怀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4 07:55
【摘要】:关系是人的存在基础,人是此在共同在世。以关怀为原则的人与人的关系能带来最少冲突,能带来无人被排挤普遍受惠的结果。关怀是万物得以生长的前提条件。人是一种脆弱的有限性的存在,关怀与被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关怀关系产生了爱与归属感,人的生命因此得到了呵护和健康成长。人在关怀关系中领悟了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关怀是社会生活基础性道德价值的核心。关怀具有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情感等优点。提倡关怀,使人们利他助人,指引人们追求善好的生活,超越了公正伦理的限度。关怀对个人的生存发展、对社会的生存发展、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和平都具有重要价值。 马克思主义以及古今中外,关于关怀的思想都源远流长。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重视人的需要和利益、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怀思想。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也透出浓浓的人文性关怀情怀。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历来以关怀道德价值为核心,儒家伦理体现了仁爱的关怀思想,墨家学说体现了兼爱的关怀思想、道家学说体现了泛爱的关怀思想、佛家体现了慈悲的关怀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西方古代伦理体现了从俗爱转变到圣爱的关怀思想,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当代伦理学家基于对现代性的批评提出了关怀伦理学说。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在七个方面体现关怀价值理念的缺失:理想化的教育目标贬抑学生美德生长的生命需求;强调高大全的道德知识忽视对爱、关怀的思考;灌输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个体生命的主体性;我—它的师生关系忽视爱、关怀、对话;方法单一化不重视爱、关怀等道德情感的作用;远离生活世界忽视关怀等德行的训练;受教育者关怀美德失落。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道德教育有所发展也有不足之处,理想化、认知化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使关怀无处安置。德性为道德的真实,真实的学校道德教育就是美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美德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认识道德规范的教育。关怀以移情为心理活动机制,移情是引发很多亲社会态度、利他行为的基础,关怀统摄其他德性是其他优良德性的生长基点。关怀是一种美德,也是关怀双方一种盈满情感的关系,更是表现为一种帮助人成长、实现自我的行动。所以,关怀价值在学校道德教育的彰显能使理想化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真实,可以超越学校道德教育认知化的偏颇。 学校道德教育以关怀为取向要求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与方法、师资等方面彰显关怀价值。在教育目标上,构建以关怀为基础的德育目标。在教育内容上,把关怀主题引入课程内容。在教育原则方法上,形成关怀取向的德育原则与方法。在师资建设方面,要求培养关怀型教师。学校道德教育以关怀为价值取向要求构建关怀取向的实现途径。建立关怀性德育课程使学生学习关怀;形成关怀性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关怀;创建关怀性的活动体系使学生践行关怀;整合各方教育力量共同培育学生以关怀为基础的美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1


本文编号:2352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352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