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志丽;刘连龙;;农民工社会支持及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10期
2 姚春生,,何耐灵,沈琪;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宇;孙延林;;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袁付成;卢俊义;葛操;;军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陈婉婷;张秀梅;;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0年数据[J];调研世界;2013年10期
4 李智萍;舒曼;;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偏差的纠正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石满,丁新华;军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6 李银萍;庞庆军;;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7 钱宇凤;;关于女研究生人口变量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51期
8 钱宇凤;;关于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实证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柳亮;;某医科大学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4期
10 刘谦;邹湘江;;“是否更幸福?”——有关新生代流动人口生活感受的定量与定性尝试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魏德样;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克静;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抗;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妮;团体音乐治疗干预对福利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3 王晶;在宁六所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国荣;服刑人员家属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嘉贤;澳门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幸福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丹伟;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袁圆;员工的时间管理、工作—家庭冲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黎春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钱宇凤;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徐迎利;贫困大学生的复原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志勇;董文;吴明证;;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郑松泰;;“信息主导”背景下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3 刘衔华;罗军;刘世瑞;周恒彩;;在岗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7期
4 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5 李静;郭永玉;;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6 黄永;王君锋;杨林胜;张新塘;王晓滨;张志华;周丽鸿;黄芬;;建筑行业农民工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6期
7 许淑莲,王翠华,蒋龙,刘和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与自觉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2期
8 周建初,黄素珍,金初林,邓小玲;老年精神卫生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允利;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初探[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颜丽;;中学生应重视心理品质锻炼[J];初中生必读;2003年06期
3 马淑梅;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潘嵩;时小燕;;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三论[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4期
5 周东滨;;试论教师卓越的心理品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李晓燕;;论青少年心理品质教育[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陶维梅;;青少年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8 龚玉兰;;浅谈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三个途径[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年10期
9 操矛;吴晓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林琳;王海;;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华堂;;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王国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张占根;赫子瑞;;教师心理品质与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刘卫业;;校长的心理品质对教师群体心理的影响[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5 徐金霞;;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廖正贵;;健康的心灵=和谐的人生——浅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7 程训宝;卓先民;;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之我见[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吴英;刘丽华;;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9 张占根;赫子瑞;;教师心理品质与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朱从书;;大学生感恩心理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秀丽;教育要重视非智力心理品质[N];大众科技报;2005年
2 记者 吴天飞;四成中小学生厌学[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通讯员 方和平 程建雄;黄州区一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黄冈日报;2006年
4 蔡娟(作者:临泽县沙河中学);重视后进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N];张掖日报;2006年
5 汉滨初中 王国斌;从《心理品质教育》教材的特点谈心理品质教育的途径[N];安康日报;2006年
6 河北石家庄市红鹰小学 李凤兰;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实践与探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刘银 郭海涛;爱的魅力[N];伊犁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吕扬 实习生 冯冰;陕西多举措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陕西日报;2009年
9 王川;浅谈心理健康教育[N];伊犁日报(汉);2005年
10 项葵;校本师资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擎(上)[N];中国教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莲子;大学生合作心理品质特点及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红梅;大学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郑维锋;内蒙古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小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静静;中学生家庭环境、自尊与乐观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海茹;蒙、汉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陈志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结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林芊芊;城郊初中心理品质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祁乐瑛;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文凤;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调查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4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67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