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新视角
世纪之初,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写入课程目标,情感目标作为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一维,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现也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应教学理念的引领,在客观上限制了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情感教学理念主张通过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 对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大教师若能在情感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行为,则必能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情感教学行为研究,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一、“以情优教”理念: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理论先导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考虑认知因素,又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更好地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1993年,情感教学领域的第一部专着《情感教学心理学》出版,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情感教学的心理学原理,并进一步于1999年撰文提出了“以情优教”理念。“以情优教”理念主张通过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先进教学观念的引领,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也是如此。“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无疑为教师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内的情感教学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相对宏观抽象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 尚缺乏相对微观具体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这就使得“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难以对教师教学实践产生最为直接的指导作用,从而大大削弱了“以情优教”理念在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有效落实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以情优教”理念引领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以情优教”理念在教师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教学实践中的观念引领作用,切实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教师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践抓手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中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和控制的工作行为。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教学行为是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实践抓手。然而,现有的教学行为研究多涉及诸如教师教学行为标准、教师教学行为分类、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较为抽象笼统的主题,以促进课堂教学情感目标有效落实为直接目标的教学行为研究则相对薄弱,即使偶有这方面研究,也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因此,现有的教学行为研究难以对教师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教学实践产生实际的影响力。实际上,教学活动本是一个具有极强情境性和复杂性的动态结构体,涉及的变量很多,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教学行为的每一方面都进行研究,于是如何选取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及深入推广之际,如能以“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情感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展开研究,则必然能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也是今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情感教学行为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新视角众所周知,教学理念只有见之于教师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价值,而教师教学行为也只有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才能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以往的研究中,情感教学研究虽提出了“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却未能在后续研究中将其落实到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上,从而使其在促进课堂教学情感目标顺利实现方面所能发挥的观念引领作用大打折扣;教学行为研究虽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予以了充分关注,却缺乏相应先进教学理念的科学引领,因此也难以对教师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践形成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只有将“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在“以情优教”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优化自身教学行为,才能更为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为此,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情感教学行为”的概念,并试图通过“情感教学行为”研究来助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
为更好地为服务于广大教师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教学实践,我们设想,“情感教学行为研究”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要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调查,从理论推演和实践归纳两方面初步构建情感教学行为的理论框架,明确情感教学行为的内涵与结构;二是要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和调查,揭示教师情感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三是要结合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条情感教学行为优化策略;四是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去验证这些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应研究成果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实现教师情感教学行为的最优化,切实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情感教学行为优化: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新路径基于上述研究设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情感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改提出的课堂教学情感目标。
一是要通过新课改文献查阅、优秀教师访谈、优秀教师课堂观察、优秀教师教学博客浏览等途径来提炼优秀教师从事情感教学的行为样例。这些行为样例作为一种示范性的教学行为可以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引领教师不断优化自身情感教学行为,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
二是要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有意识地开发教学活动中的情感资源,以便为广大教师开展情感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提供必要的素材。对此,从横向上说,要引导教师不仅仅着眼于传统的理智情感、道德情感和 审美情感等三方面,还要对个体的生活情感(如生命珍爱感、生活热爱感、人生幸福感等)和人际情感(如亲密感、乐群感、合作感等)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纵向上说,不仅要指导教师有效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显性情感因素(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索),还要教给教师一定的策略去有效发掘教学活动中的隐性(不带明显情感色彩,情感渗透于事实陈述之中)、悟性(完全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本身不含显性或隐性情感因素,却具有引起情感的某种因素,并能被有一定悟性的个体感受到)以及中性(不含情感因素,但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赋予其情感)等三类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对教学活动中情感资源的开发建立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
三是要在有效揭示教师情感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条情感教学行为优化策略。如前期研究发现,教师的情感教学观念和教学反思水平对其情感教学技能(教师情感教学行为水平的直接反映)有显着的正向预测效应,且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在其情感教学观念与情感教学技能的关系中其部分中介作用,这就提示我们要有意识强化教师的情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笔耕论文新浪博客,以有效提升广大教师的情感教学水平。当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还会发现更多与教师情感教学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或许是有效提升教师情感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是要及时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以从总体上树立广大教师开展情感教学,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意识。具体而言,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为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为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优化一线教师的情感教学行为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情感教学和实现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本文编号:4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