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成就动机和幽默感视角下大学生交往类型与问题形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9:22

  本文关键词:成就动机和幽默感视角下大学生交往类型与问题形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理论 冲突解决 合作 成就动机 幽默感 交往类型


【摘要】:本研究从大学生的文本分析和前期访谈出发,了解了大学生交往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学生交往状态”的研究。本文采用心理理论、冲突解决、合作、幽默感和成就动机的情境投射测验测查57名大学生,根据被试对测验题目的反应,从心理理论、冲突解决和合作三个维度区分大学的交往状态,并从成就动机和幽默感的视角探讨大学生交往类型的心理状态和交往问题形成的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交往状态分为善交往、直接表达、压抑和攻击类型。善交往类型的个体具有三重视角的心理理论,采取沟通或包容的方式解决人际冲突,并出现较高的合作行为;直接表达类型的个体具有两重视角的心理理论,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解决冲突,并出现较高的合作行为;压抑类型的个体具有单一视角心理理论,采取压抑的方式解决冲突,并出现顺从他人的合作行为;攻击类型的个体具有单一视角的心理理论,采取吵架、避免交谈等方式解决冲突,并出现强制性的合作行为。 就成就动机的角度而言,善交往和直接表达类型的个体倾向于高任务卷入,压抑类型倾向于低任务卷入,攻击类型倾向于高自我卷入和低自我卷入。 就幽默感的角度而言,善交往类型具有幽默的双重意识;压抑和攻击类型的个体感受不到幽默,前者倾向于将幽默理解为“自责”,而后者倾向于将幽默理解为“受责”;直接表达类型的个体在理解不同情境幽默上没有统一的倾向性。 就交往类型的个体发展趋势而言,善交往类型的个体的交往状态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系统,而压抑和攻击类型的个体则要借助外力转变交往状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理理论 冲突解决 合作 成就动机 幽默感 交往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研究背景11-26
  • 1.1 问题提出11
  • 1.2 文献综述11-26
  • 1.2.1 幽默研究11-17
  • 1.2.2 心理理论研究17-20
  • 1.2.3 冲突解决研究20-22
  • 1.2.4 合作研究22-26
  • 2 研究设计26-29
  • 2.1 研究构思和目标26
  • 2.2 研究框架26
  • 2.3 研究步骤26-28
  • 2.3.1 前期调查26-27
  • 2.3.2 投射测验设计27
  • 2.3.3 投射施测27-28
  • 2.3.4 提炼编码准则28
  • 2.4 数据处理说明28-29
  • 3 结果分析29-50
  • 3.1 前期调查结果分析29-32
  • 3.1.1 交往作业分析29
  • 3.1.2 访谈结果分析29-32
  • 3.2 交往状态投射结果分析32-38
  • 3.2.1 心理理论投射测验33
  • 3.2.2 冲突解决投射测验33-34
  • 3.2.3 合作投射测验34-35
  • 3.2.4 评分者一致性35
  • 3.2.5 交往状态聚类分析35-36
  • 3.2.6 交往类型分析36-38
  • 3.3 成就动机投射反应结果分析38-40
  • 3.3.1 评分者一致性39-40
  • 3.3.2 各交往类型被试成就动机投射反应比较40
  • 3.4 幽默感反应结果分析40-42
  • 3.4.1 评分者一致性41-42
  • 3.4.2 各交往类型被试的幽默感反应比较42
  • 3.5 交往类型与成就动机、幽默感的关系42-48
  • 3.5.1 成就动机及幽默感总体分析42-43
  • 3.5.2 交往类型与幽默感及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43-48
  • 3.6 多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48-50
  • 4 讨论50-59
  • 4.1 大学生交往状态50-53
  • 4.1.1 善交往类型特征50-51
  • 4.1.2 压抑类型特征51-52
  • 4.1.3 直接表达类型特征52-53
  • 4.1.4 攻击类型特征53
  • 4.2 交往状态与幽默的关系53-55
  • 4.3 交往状态与成就动机的关系55-57
  • 4.4 交往类型的发展趋势57-59
  • 5 结论59-61
  • 5.1 结论59
  • 5.2 不足与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7
  • 附录1:投射反应汇总表67-69
  • 附录2:文本分析69-75
  • 附录3:投射测验题目75-78
  • 后记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海骅,庄明科;成就动机的多重目标理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2 陈雨露;苏彦捷;;先“自我中心”再“调整”:成人推理他人心理状态的加工过程[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3 陈欣;叶浩生;;两难中合作行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4 汪凤炎;科尔伯格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评《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J];心理学探新;2000年02期

5 张凤;冯晓霞;;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与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720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20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b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