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
发布时间:2014-09-28 16:27
摘要:语法好比一个拥有槽孔的框架,而词汇则是用以填入槽孔的元素,倘若没有词汇光有语法,任何信息都传递不了,因此,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20世纪60年代,Fillmore将“框架”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框架语言学的诞生为词汇和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认知的方法。笔者在框架理论视域下,提出了三套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① 将母语词汇框架与英语词汇框架区分开来;② 尝试建构新的英语词汇框架;③ 使用框架理论强化对具有“非常规意义”的英语复合词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框架理论;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
(cognitivemodel)、“民俗理论”(folktheory)等各种认知语言学术语[7]。
“框架”是被经验化和图示化的结果(或称知识结构),由概念组成,并长期储存于记忆之中。一般来说,一个概念能和人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场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此场景必定植根于文化模式之中[8]5。“框架”借用了完型心理学的两个术语——“图形(figure)”和“背景(ground)”,在“框架”中,图形是背景中被突显出来的部分。Fillmore指出,词汇代表了人类经验的范畴化,对于这些范畴中的每一个成员,人类以依赖其知识和经验背景的启动为基础[7]。简而言之,一些词汇的具体意义要被理解就必须理解其背景知识。比如说,要理解指关节,我们就必须要依靠“手”框架来理解;要理解手,我们就必须依靠“胳膊”框架来理解;而要理解胳膊,必须依靠“躯体”框架来理解。拿之前提及的词land和ground二词来说,虽然二者的汉语意义较为接近、难以甄别,但是它们分别对应的框架是截然不同的——通过“land”启动该框架,可以得知,land的意义是与sea(大海)是相对应的,同理,ground意义则与air
(天空)相对应。框架理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便是“原型”和“视角”。人类用以理解词意的框架或背景隶属于周围的文化,且这种框架或背景最好理解为“原型”。例如, “orphan(孤儿)”一词,它的定义为:失去了父母的孩子。但通常来说我们不会将一个超过20岁的人称之为orphan,而“orphan”范畴之中也并没有任何关于年龄限制的规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一个临界年龄点是作为框
架或背景原型的一个部分来理解的。再如“breakfast(早餐)”一词,由于体验与经验的差异,不同的言语团体或文化团体对于“breakfast”拥有各自不同的
框架或背景原型,且范畴、语境、背景等这些概念,都是通过“原型”来理解的。廖光蓉认为,在交际中,只有被突显出的那个部分才能与语境关联或起作用。而视角这个概念则是由突显,即图形和背景分离所决定的。用Fillmore经典的“交
易框架”中的两句话来体现:① David paid ten pounds to John for an old
shirt.②John sold an old shirt to David for ten pounds.很明显,句① 突显了“买家”视角,而另一句则突显了“卖家”视角。
如前所叙,传统词汇习得体系下,英语习得者会将母语词汇框架直接引入至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之中。例如,“开门”翻译为“openthedoor”或是“开灯” 翻译为“turnonthelight”都没问题,但倘若将“开灯”翻译为“openthelight” 便和英语人士的习惯表达有较大出入,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表达,其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如下:该英语词汇习得者在学习“open”时无意识地引入了“开”框架;接着,该习得者便将源自于“开”框架的“开灯”子框架与无框架元素“open(开)”、 “light(灯)”进行整合,得到层创结构“Open the light”。该中式表达产生的原因在于英语词汇习得者习得过程中汉语框架的介入。因此,英语习得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区分母语词汇框架和英语词汇框架,并避免将母语思维应用于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之中。
笔者以为,英语词汇习得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如写作或翻译。
在实践过程中,英语词汇习得者务必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 避免套用母语框架进行机械的“直译”
拿汉翻英来说,很多英语词汇习得者会机械地将每一个汉字都“直译”成相应的英语单词,如他们会将“谈恋爱”翻译为“talklove”,将“吃饭”机械地翻译为“eatrice”,亦或是将“四个现代化”直译为“fourmodernization” 等。网络翻译工具,如谷歌翻译和百度翻译的工作原理便基于此——借助原料语框架,将每一个原料词所对应的目标词作为填充元素,依次填入原料语框架相应的槽孔,此方式甚是机械。为了避免此类机械化“直译”,英语习得者应该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多建构新的英语框架,此类框架建构的越多,表达的方式也就越地道;
② 有意识地将母语同英语进行比较
很多英语习得者之所以会分将母语框架套用至英语习得之中的主要原因便在于没有系统地将母语同英语的特性进行比较,经常习惯性地将两种语言混淆,最后导致误用。连淑能认为,最有效的英语习得方法便是将英语同母语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比较[9]3。
(2)尝试建构新的英语词汇框架
胡文仲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征形式,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想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越了解,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10]。桂诗春先生也认为,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创造出更多目标语的语言小区,创造出更多的语言环境[11]。换而言之,要想获得地道的英语表达,习得者必定需要在脑海中构建一
个全新的英语词汇框架和句法框架。
拿母语为汉语的英语词汇习得者来说,当他们看到“hocky(曲棍球)”一词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建构出“hocky game”框架,因为在中国,人们很少接触这项普及度极低的运动,即使我们能记住其字面意义“曲棍球”,但对于其相关百科知识,却了解甚少,这便阻碍了我们将其灵活运用。因此,在英语词汇习得者脑海中建构出相应的词框架便显得尤为必要。
每一个言语团体或是文化团体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框架,这也很好解释为什么英语中“dragon(西方龙)”和汉语中“龙”的形象反差会如此之大,中国龙的形象: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中国古代的瑞兽;而“dragon(西方龙)”则拥有强壮的身躯,又长又粗的颈,有角或褶边的头,尖锐的牙齿。二者相较之下,“dragon (西方龙)”的形象更加邪恶。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亦或是没有在脑海中建构起“dragon(西方龙)”框架,英语词汇习得者便会将中国龙的形象投射至 “dragon(西方龙)”的形象上,这就导致了部分中国人不能理解为什么dragon 在西方电影中会是那般凶残邪恶的形象。
因此,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对词的母语意义进行记忆,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我们理应有意识地系统地导入英语词汇的相关背景知识,正如Fillmore所说的那样,一些词汇的具体意义要被理解就必须理解其背景知识。
(3)使用框架理论强化对具有“非常规意义”的英语复合词的理解和记忆英语词组中每一个组成成分看似简单,但经过复杂的“心智整合”过程后,其意义就变得不那么透明了,如“bluebook”、“whitehouse”和“bluemovie” 等[12]。这类词组的意义不再是简单地将每个词的字面意义进行迭加而获得的,这无疑增大了英语词汇习得的难度。通过观察可得,使用框架理论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这些词的意义建构过程,强化对此类词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英语词汇习得者对其进行记忆。
拿“bluebook”为例进行解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和《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中“blue book”的意义有:①蓝色答题卷;②二手车参考价目册;③蓝皮书(英国国会公布的各种报告)。可以看出,“blue book” 的词典意义与其字面意义相去甚远,这些都不利于我们对于该词组的理解和记忆。但通过分析可以找出这三种意义的共同点:以上三者均为纸制且封面皆为蓝色。尹铂淳认为,人类言语表征仅反映了事物突显的部分,换而言之,在该词的意义建构过程中,人们用在以上三个框架中均突现出来的“蓝色封皮的书(blue book)”去分别指代同为背景的三个较为繁琐的意义[12]。这种形式表征提升了言语表达的经济性。在此类词组意义建构过程充分展现出来之后,我们必定会对这类词组的认知更加深刻,与此同时,也必然强化了我们对于这类词组的理解和记忆。
再将“blue movie”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解析:在词义的“物理迭加” ( blue + movie= blue movie)完成后,得到意义“蓝色的电影”,但显然,这并非该词组的词典意义。其实,该词组的整合过程并非是一个“物理过程”而是一个“化学过程”,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3]248。在整合过程中,正是由于“blue 文化”框架的介入,英语复合词经整合得到的意义才与其字面意义相去甚远。接着,通过激活“blue文化”框架的背景知识可以得知,在欧美的色情场所中通常充斥以蓝色的灯光,由此建立起“蓝色”同“色情”之间的联系,又由于“蓝色”较为突显,于是用较突显的“蓝色(blue)”指代色情。故在欧美文化中“blue movie”指的是“充斥着色情内容的电影”。
无论事物的形式表征多么复杂,其本质都是极其简单的。笔者以为,在拨开
表像看见本质之后,英语词汇习得者必定会加深对此类词组的理解及记忆。
式。因文章篇幅有限,笔者未能深入展开主题,故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Making Optimum Proposals of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ased on Frame Theory
Abstract: Grammar can be regarded as a frame with any slots and words are more similar to any elements that can be used to fill in the slots. None of information for communicating can be transmitted successfully without any words,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the 1960s, Fillmore introduced concept "framework" to linguistics, then the appearing of framework linguistics brought a fresh method based on cognition science to study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optimum proposals of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ased on frame theory: ① to distinguish native language vocabulary framework from English vocabulary one; ② to construct new English vocabulary frameworks in mind; ③ to comprehend strongly the English compounds with unconventional meanings and enhance memory based on frame theory.
Key words: frame theory;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optimum
[1] Lewis,B. The Lexical Approach[M]. 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2] 梁晓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2,02:35-39.
[3] 陆巧玲. 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6:32-34.
[4] 骆雁雁. 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学
刊,2009,06:168-170.
[5] 汪立荣.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研究,2011,03:49-56.
[6] Ungerer, F. &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7]Fillmore,C.J.1982.Framesemantics[C]LinguisticSocietyofKorea.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o: 111-137.
[8] 廖光蓉.文化词概念框架——狗(dog)个案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 2011.
[9]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胡文仲.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04:45-51.
[11]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的系统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4:9-16+80. [12] 尹铂淳, 陈萍萍.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英语复合词“非常规”意义建构[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 04:114-118.
[13] 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注: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9342
关键词:框架理论;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
1.引言
词和语法是语言习得过程中最让人疑惑的两个部分,要想学好一种语言必定要兼顾二者[1]8。至于二者孰重孰轻之问题,笔者以为,语法好比一个拥有槽孔的框架,而词汇则是用以填入槽孔的元素,换而言之,没有语法光有词汇,信息的表达便会无序杂乱;但倘若,没有词汇光有语法,任何信息都传递不了。因此,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传统的英语词汇习得法采用的是,通过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义完成对该单词的学习。这种习得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英语习得者对拥有相近汉语意义的英语单词不能很好地进行甄别和理解,如“ground”和“land”,二者的汉语意义均为“土地”,但它们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看来,意义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习得方式导致英语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无意识地掺入了母语词汇框架,不仅增大了英语习得者词汇习得的难度,更是让我们的英语表达难以地道,时时刻刻为母语所影响,如Chinglish。于是,找到一种较好的英语词汇习得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梁晓波指出,词汇教学是极其繁琐、枯燥的,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他提议将认知语言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于当代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之中[2]。陆巧玲认为,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需要充分利用[3]。骆雁雁借助语块理论提出了全新的词汇教学模式[4]。汪立荣将框架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之中,并认为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能否系统建立英语框架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5]。笔者拟在前贤之基础上,在框架理论视域下,尝试提出英语词汇习得的优化方案。2. 框架理论简介
“框架”这个术语频繁见于多个学科之中,但其定义并不完全相同。20世纪60年代,“框架”这一概念被引入语言学,框架语言学的诞生为词汇和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认知的研究方法[6]205。Fillmore认为“框架”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能用来涵盖诸如“图式”(schema)、“脚本”(script)、“情景”(scenario)、“观念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认知模式”(cognitivemodel)、“民俗理论”(folktheory)等各种认知语言学术语[7]。
“框架”是被经验化和图示化的结果(或称知识结构),由概念组成,并长期储存于记忆之中。一般来说,一个概念能和人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场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此场景必定植根于文化模式之中[8]5。“框架”借用了完型心理学的两个术语——“图形(figure)”和“背景(ground)”,在“框架”中,图形是背景中被突显出来的部分。Fillmore指出,词汇代表了人类经验的范畴化,对于这些范畴中的每一个成员,人类以依赖其知识和经验背景的启动为基础[7]。简而言之,一些词汇的具体意义要被理解就必须理解其背景知识。比如说,要理解指关节,我们就必须要依靠“手”框架来理解;要理解手,我们就必须依靠“胳膊”框架来理解;而要理解胳膊,必须依靠“躯体”框架来理解。拿之前提及的词land和ground二词来说,虽然二者的汉语意义较为接近、难以甄别,但是它们分别对应的框架是截然不同的——通过“land”启动该框架,可以得知,land的意义是与sea(大海)是相对应的,同理,ground意义则与air
(天空)相对应。框架理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便是“原型”和“视角”。人类用以理解词意的框架或背景隶属于周围的文化,且这种框架或背景最好理解为“原型”。例如, “orphan(孤儿)”一词,它的定义为:失去了父母的孩子。但通常来说我们不会将一个超过20岁的人称之为orphan,而“orphan”范畴之中也并没有任何关于年龄限制的规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一个临界年龄点是作为框
架或背景原型的一个部分来理解的。再如“breakfast(早餐)”一词,由于体验与经验的差异,不同的言语团体或文化团体对于“breakfast”拥有各自不同的
框架或背景原型,且范畴、语境、背景等这些概念,都是通过“原型”来理解的。廖光蓉认为,在交际中,只有被突显出的那个部分才能与语境关联或起作用。而视角这个概念则是由突显,即图形和背景分离所决定的。用Fillmore经典的“交
易框架”中的两句话来体现:① David paid ten pounds to John for an old
shirt.②John sold an old shirt to David for ten pounds.很明显,句① 突显了“买家”视角,而另一句则突显了“卖家”视角。
3. 基于框架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
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了英语习得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更严重的是,过小的词汇量直接阻塞了交际信息的成功传递。因此,词汇习得处在整个英语习得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拥有事半功倍的习得方案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词汇习得法一般要求英语习得者记忆和理解英语词汇所对应的母语意义从而达到学习词汇的效果,无论是最近流行的“谐音记忆法”亦或是“联想记忆法”,从本质上来说,均是如此罢了!这种习得方式的优点在于习得者能在短时间内较为迅速地提高自身词汇量,应付相关英语考试;缺点在于习得者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永远需要借助于母语词汇框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们很难辨识出母语意义相近的多个英语单词的异同,因此,在英语写作时,他们不能有效筛选出与当前语境最为匹配的词汇,也很难完成地道的英语表达。这一章中,笔者以为,可以借助以下三套方案去优化英语词汇习得。(1)将母语词汇框架与英语词汇框架区分开来如前所叙,传统词汇习得体系下,英语习得者会将母语词汇框架直接引入至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之中。例如,“开门”翻译为“openthedoor”或是“开灯” 翻译为“turnonthelight”都没问题,但倘若将“开灯”翻译为“openthelight” 便和英语人士的习惯表达有较大出入,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表达,其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如下:该英语词汇习得者在学习“open”时无意识地引入了“开”框架;接着,该习得者便将源自于“开”框架的“开灯”子框架与无框架元素“open(开)”、 “light(灯)”进行整合,得到层创结构“Open the light”。该中式表达产生的原因在于英语词汇习得者习得过程中汉语框架的介入。因此,英语习得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区分母语词汇框架和英语词汇框架,并避免将母语思维应用于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之中。
笔者以为,英语词汇习得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如写作或翻译。
在实践过程中,英语词汇习得者务必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 避免套用母语框架进行机械的“直译”
拿汉翻英来说,很多英语词汇习得者会机械地将每一个汉字都“直译”成相应的英语单词,如他们会将“谈恋爱”翻译为“talklove”,将“吃饭”机械地翻译为“eatrice”,亦或是将“四个现代化”直译为“fourmodernization” 等。网络翻译工具,如谷歌翻译和百度翻译的工作原理便基于此——借助原料语框架,将每一个原料词所对应的目标词作为填充元素,依次填入原料语框架相应的槽孔,此方式甚是机械。为了避免此类机械化“直译”,英语习得者应该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多建构新的英语框架,此类框架建构的越多,表达的方式也就越地道;
② 有意识地将母语同英语进行比较
很多英语习得者之所以会分将母语框架套用至英语习得之中的主要原因便在于没有系统地将母语同英语的特性进行比较,经常习惯性地将两种语言混淆,最后导致误用。连淑能认为,最有效的英语习得方法便是将英语同母语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比较[9]3。
(2)尝试建构新的英语词汇框架
胡文仲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征形式,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想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越了解,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10]。桂诗春先生也认为,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创造出更多目标语的语言小区,创造出更多的语言环境[11]。换而言之,要想获得地道的英语表达,习得者必定需要在脑海中构建一
个全新的英语词汇框架和句法框架。
拿母语为汉语的英语词汇习得者来说,当他们看到“hocky(曲棍球)”一词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建构出“hocky game”框架,因为在中国,人们很少接触这项普及度极低的运动,即使我们能记住其字面意义“曲棍球”,但对于其相关百科知识,却了解甚少,这便阻碍了我们将其灵活运用。因此,在英语词汇习得者脑海中建构出相应的词框架便显得尤为必要。
每一个言语团体或是文化团体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框架,这也很好解释为什么英语中“dragon(西方龙)”和汉语中“龙”的形象反差会如此之大,中国龙的形象: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中国古代的瑞兽;而“dragon(西方龙)”则拥有强壮的身躯,又长又粗的颈,有角或褶边的头,尖锐的牙齿。二者相较之下,“dragon (西方龙)”的形象更加邪恶。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亦或是没有在脑海中建构起“dragon(西方龙)”框架,英语词汇习得者便会将中国龙的形象投射至 “dragon(西方龙)”的形象上,这就导致了部分中国人不能理解为什么dragon 在西方电影中会是那般凶残邪恶的形象。
因此,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对词的母语意义进行记忆,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我们理应有意识地系统地导入英语词汇的相关背景知识,正如Fillmore所说的那样,一些词汇的具体意义要被理解就必须理解其背景知识。
(3)使用框架理论强化对具有“非常规意义”的英语复合词的理解和记忆英语词组中每一个组成成分看似简单,但经过复杂的“心智整合”过程后,其意义就变得不那么透明了,如“bluebook”、“whitehouse”和“bluemovie” 等[12]。这类词组的意义不再是简单地将每个词的字面意义进行迭加而获得的,这无疑增大了英语词汇习得的难度。通过观察可得,使用框架理论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这些词的意义建构过程,强化对此类词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英语词汇习得者对其进行记忆。
拿“bluebook”为例进行解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和《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中“blue book”的意义有:①蓝色答题卷;②二手车参考价目册;③蓝皮书(英国国会公布的各种报告)。可以看出,“blue book” 的词典意义与其字面意义相去甚远,这些都不利于我们对于该词组的理解和记忆。但通过分析可以找出这三种意义的共同点:以上三者均为纸制且封面皆为蓝色。尹铂淳认为,人类言语表征仅反映了事物突显的部分,换而言之,在该词的意义建构过程中,人们用在以上三个框架中均突现出来的“蓝色封皮的书(blue book)”去分别指代同为背景的三个较为繁琐的意义[12]。这种形式表征提升了言语表达的经济性。在此类词组意义建构过程充分展现出来之后,我们必定会对这类词组的认知更加深刻,与此同时,也必然强化了我们对于这类词组的理解和记忆。
再将“blue movie”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解析:在词义的“物理迭加” ( blue + movie= blue movie)完成后,得到意义“蓝色的电影”,但显然,这并非该词组的词典意义。其实,该词组的整合过程并非是一个“物理过程”而是一个“化学过程”,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3]248。在整合过程中,正是由于“blue 文化”框架的介入,英语复合词经整合得到的意义才与其字面意义相去甚远。接着,通过激活“blue文化”框架的背景知识可以得知,在欧美的色情场所中通常充斥以蓝色的灯光,由此建立起“蓝色”同“色情”之间的联系,又由于“蓝色”较为突显,于是用较突显的“蓝色(blue)”指代色情。故在欧美文化中“blue movie”指的是“充斥着色情内容的电影”。
无论事物的形式表征多么复杂,其本质都是极其简单的。笔者以为,在拨开
表像看见本质之后,英语词汇习得者必定会加深对此类词组的理解及记忆。
4 结语
在英语习得过程中,词汇习得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想学好英语,词汇是基础也是关键。本文将英语词汇习得置于框架理论视角之下,提出了三套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认为词汇习得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英语词汇本身更应该学习其背景知识或在脑中建构出“英语文化”框架。这种全新的词汇习得法颠覆了传统的机械化词汇习得方式,为广大英语习得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词汇习得方式。因文章篇幅有限,笔者未能深入展开主题,故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Making Optimum Proposals of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ased on Frame Theory
Abstract: Grammar can be regarded as a frame with any slots and words are more similar to any elements that can be used to fill in the slots. None of information for communicating can be transmitted successfully without any words,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the 1960s, Fillmore introduced concept "framework" to linguistics, then the appearing of framework linguistics brought a fresh method based on cognition science to study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optimum proposals of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ased on frame theory: ① to distinguish native language vocabulary framework from English vocabulary one; ② to construct new English vocabulary frameworks in mind; ③ to comprehend strongly the English compounds with unconventional meanings and enhance memory based on frame theory.
Key words: frame theory;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optimum
proposals
参考文献[1] Lewis,B. The Lexical Approach[M]. 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2] 梁晓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2,02:35-39.
[3] 陆巧玲. 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6:32-34.
[4] 骆雁雁. 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学
刊,2009,06:168-170.
[5] 汪立荣.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研究,2011,03:49-56.
[6] Ungerer, F. &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7]Fillmore,C.J.1982.Framesemantics[C]LinguisticSocietyofKorea.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o: 111-137.
[8] 廖光蓉.文化词概念框架——狗(dog)个案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 2011.
[9]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胡文仲.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04:45-51.
[11]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的系统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4:9-16+80. [12] 尹铂淳, 陈萍萍.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英语复合词“非常规”意义建构[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 04:114-118.
[13] 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编号:9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342.html